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7:05

  本文关键词: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成功体育教学模式 网球 教学


【摘要】:近些年,教育改革在全国教育系统中大刀阔斧的进行。教育改革不仅对教育界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及学生积极性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育改革要求改变过去的填鸭式、应试教育模式,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要使学生不仅具有好的智力能力,更要有好的情感、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全方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教育改革在高等教育中的表现更加明显,高校的教育改革,主要改革的方向就是创新教育模式,使其能够更好的与素质教育达成“联姻”,不论是高校的管理阶层还是教师队伍都能够在管理层面上和教学层面上进行创新,教师不再是传授书本知识的辅助性工具,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各项能力的助推器,这样高校人才才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有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中才能够真正的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因此,针对这一矛盾,在高校网球普修教学课程中,大胆地进行了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理论的实践性实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高校网球普修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网球教学探索一个更优化的教学模式,完善网球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本文经过对大量资料、书籍进行翻阅于研究发现,目前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在网球课中运用研究相对匮乏,理论研究多于实践研究,不能很好的应用与教学实际中。因此,本文以大量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网球普修课中的运用加以研究。本文在河南师范大学网球普修课中随机抽取的60名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将这60名学生平均分配给这两个小组作为组员。实验组的教学理论是:成功体育教学模式;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定值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这次实验的目的旨在验证成功体育教学理论在高校网球教学中所其作用以及最后的教学效果如何,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具有那些优越性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成功体育教学模式是适合高校网球普修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1、成功体育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可以获得甚至是享受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提高。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适合他们身体与心理成长的土壤,学生自主学习性的种子会在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一直学习的信念会伴随他们一生。2.成功体育教学模式采用的分层教学方法可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让学生制定符合自己身体条件和基础的学习目标,增加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学生转变体育学习的态度;3.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感和满足感,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4.成功体育教学模式中所获得的成功体验具有一定的迁移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迁移至实际生活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够保持一种积极、理性的价值观,形成独立的人格。
【关键词】:成功体育教学模式 网球 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5-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2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网球课运用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18
  • 2.1 相关概念界定12
  • 2.2 成功教育现状12-13
  • 2.3 成功体育教学研究现状13-15
  • 2.4 国外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15
  • 2.5 国内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15-16
  • 2.6 高校网球教学现状16-18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8-22
  • 3.1 研究对象18
  • 3.2 研究方法18-22
  • 3.2.1 文献资料法18
  • 3.2.2 实验法18-20
  • 3.2.3 问卷调查法20
  • 3.2.4 数理统计法20
  • 3.2.5 逻辑分析法20-22
  • 4 分析与讨论22-32
  • 4.1 实验分析22-24
  • 4.1.1 实施不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2
  • 4.1.2 成功体育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指导思想22-24
  • 4.2 结果分析24-32
  • 4.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24-26
  • 4.2.2 实验组学生对成功教学模式评价26-28
  • 4.2.3 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对网球普修学生产生的影响28-32
  • 5 结论与建议32-34
  • 5.1 结论32
  • 5.2 建议32-34
  • 参考文献34-38
  • 附录38-42
  • 致谢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李树文;论体育教学的创新[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4 林海鹏;关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评论;2000年01期

5 赵士元,丁素琴;中专体育教学的对比实验研究[J];教育探索;2000年11期

6 贺春翔;试论体育教学中精讲的几个特性[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方月胜,马力,郭伟;素质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等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8 高学民,侯盛明;体育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9 梁定邦,王文清,马成亮,薛孝恩;体育教学中实施健身教育的实验研究方案(四)[J];体育学刊;2000年02期

10 杨建平,贾丽芹;对我校体育教学改革10年的回顾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斌;;“尝试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淑芬;;冰上体育教学提问策略的探讨[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顾圣益;;对体育教学多结构系统和反馈模型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杜芸芸;;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彭小伟;;体育教学中层理论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6 方秀宠;孙东辉;卢景波;何伟;句伟;;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李云豪;;浅谈体育教学的创新[A];2014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肖亚玲;田静;;进一步深化我校航海体育教学改革[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韩有才;;和谐教育法运用于体育教学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10 王玫;;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 顾东方;体育教学优秀课的“十大特征”[N];中国体育报;2007年

2 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中学 张敏;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吴纪军 毕英杰;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N];莱芜日报;2009年

4 泰州市大冯初级中学 沈红芳;浅析体育教学中“配合意识”的培养[N];江苏教育报;2013年

5 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 杨永秀;体育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初探[N];经济信息时报;2014年

6 青化砭中学 刘开锋;体育教学初探[N];延安日报;2014年

7 汉滨区瀛湖中学 陈建涛;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N];安康日报;2006年

8 姜堰市白米中学 刘国霞;体育教学中学生交往能力培养初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周玉庄;体育教学创新四法[N];中国教师报;2007年

10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邵荣;体育教学安全“十要”[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羽;体育教学世界的生命回归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姜志明;中国体育教学的文化反思[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3 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邵桂华;体育教学的自组织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骆秉全;美与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曲新艺;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杨小明;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宝龙;体育教学模式建构之理论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军;甘肃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冷显志;体育教学原则体系重构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兴洪;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袁若薇;合肥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4年

6 刘晓冬;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对体育教学安全的影响分析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蔡冬冬;对闽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若干问题比较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8 李雯;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周涛;大学生体育教学认知与体育课堂行为的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周艳宇;成功体育教学基本特征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60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60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