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流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9:36

  本文关键词: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流变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武术 尚氏形意拳 传承 流变 师徒传承


【摘要】: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一支。传统武术在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后和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现代化的考验和变革,传统武术的现代变迁,正处于由师徒制教育向学校教育的过渡时期。当下的武术已蜕变为影视作品中的功夫和课堂上、比赛场上的竞技运动。传统的师徒制教育虽然依旧保持着组织形式上的门派,却丢失了术德并重、教学相长的核心精神,甚至现在产生了拜师不习武现象。中华传统武术寓文化于技击的鲜明特点正在丢失。由于时代的发展,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许多传统武术拳种正处在逐渐消亡的危险境地,这不仅关乎到中国武术的传承,更关乎到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如何及时有效的使传统武术拳种进行革新,使之与时俱进,更好的保护好传统武术拳种的体系和精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尚氏形意拳,作为传统内家拳形意拳的一个重要分支,特点突出,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虽然其诞生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同样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和文化背景。本文通过对尚氏形意拳的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深入的访谈与调查,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从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流变的研究入手,通过回顾历史、分析当下,整理出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流变的历程。尚氏形意拳创立与发展初期单一型的传承方式,仅有家族制传承和师徒制传承,随着社会发展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传承方式,从1984年在国内精武期刊上发表第一篇文章、1991年出版第一本尚氏形意拳的书籍、2006年出版第一张光盘开始打破了尚氏形意拳传统的传承方式,加入了现代媒介的传承方式。再到1993年尚氏形意拳专业武校的创建,为尚氏形意拳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2002年尚氏形意拳研究会成立,到2014年12月从一个仅有10个分会的小团体发展成拥有68个研究分会、1千多名会员的系统组织,充分说明尚氏形意拳研究会的成立和发展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自此武术组织成为尚氏形意拳发展的有效载体,使尚氏形意拳的传承方式更多元化。每年举行的有关赛事活动吸引了更多的人习练尚氏形意拳进一步推动尚氏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从历程回顾中总结影响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流变的两方面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包括物质层面生计方式的影响因素和精神层面自我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地位、政府重视程度以及科技发展进程三个影响因素。进而得出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流变的特征及一般规律,重点阐述了“历史背景”、“个人作用”、“政府行为”在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研究传统武术传承方式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我们应当创新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尚氏形意拳的传承方式,并且加强对传承主体的培育,保持传统武术本真,争取政府的支持,扩大社会影响,促进继承发展,合理分析定位技法特点和文化精髓,突出社会功能,促进武术瑰宝社会化,创新传承人保护机制,治愈传承“病垢”,引导其健康有序传承,加强对师徒制与师生教学模式融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的研究目的一是通过挖掘整理资料,对尚氏形意拳谱系进行梳理,并考证每代之间准确的传承方式。二是通过本文研究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的流变,总结出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流变的内容和结果。三是通过对社会发展变迁对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的影响进行研究,进而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现状,试图拓宽完善尚氏形意拳新的传承方式。进一ki寻求尚氏形意拳传承发展的基本策略,“对症下药”,使尚氏形意拳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更好的传承下去,让尚氏形意拳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从民族向世界性拓展开来,从而有力地促进包括尚氏形意拳在内的中华武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武术 尚氏形意拳 传承 流变 师徒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1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引言11-13
  • 1 文献综述13-18
  • 1.1 相关概念界定13-14
  • 1.1.1 传承13
  • 1.1.2 传播13
  • 1.1.3 传承与传播的辩证关系13-14
  • 1.1.4 传承方式14
  • 1.1.5 流变14
  • 1.2 关于传统武术传承方式的研究14-15
  • 1.3 关于形意拳传承方式的研究15-16
  • 1.4 关于传统武术流变的研究16-18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8-20
  • 2.1 研究对象18
  • 2.2 研究方法18-20
  • 2.2.1 文献资料法18
  • 2.2.2 专家访谈法18
  • 2.2.3 田野调查法18-19
  • 2.2.4 逻辑分析法19-20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0-41
  • 3.1 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的流变20-31
  • 3.1.1 创立与发展初期尚氏形意拳以师承制方式传承20-24
  • 3.1.2 武术现代化、国际化大背景下尚氏形意拳的传承方式趋于多元化24-31
  • 3.2 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流变的影响因素31-34
  • 3.2.1 个人因素31-33
  • 3.2.2 社会因素33-34
  • 3.3 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流变的特征34-38
  • 3.3.1 历史背景:传承方式流变的前提34-35
  • 3.3.2 个人作用:传承方式流变的核心35-37
  • 3.3.3 政府行为:传承方式流变的契机37-38
  • 3.4 对尚氏形意拳传承方式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性思考38-41
  • 3.4.1 保持武术本真,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的传承方式38-39
  • 3.4.2 突出社会功能,探寻适应社会发展的传播方式39
  • 3.4.3 融入教育理念,,加强传承新模式的研究和实践39-41
  • 结论与建议41-42
  • 参考文献42-47
  • 附录1访谈、调查图像资料47-48
  • 附录2尚氏形意师承谱48-58
  • 附录3专家访谈(一)58-60
  • 附录4专家访谈(二)60-62
  • 附录5拜师贴62-63
  • 致谢63-64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伟良;师徒论——传统武术的一个文化现象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王军;;关于中国武术文化形态及演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3 温搏;;中国武术教育模式现状及其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4 王岗;朱佳斌;;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的实施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毛骥;全球化浪潮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之道[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刘存忠;;社会转型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曾桓辉;;文化自觉视阈下武术传承方式的反思与整合[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刘克勤;;尚派形意拳在青岛的传承[J];搏击;2013年04期

9 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李俊卿;师徒传承与师生教学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中的作用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宏军;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传统武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2 许海啸;全球化背景下对传统武术认同策略的构建[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3 高成强;传统武术流失现状与保护对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张少华;我国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荣誉激励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宋伟;山西形意拳的现代传承方式分析[D];山西大学;2012年

6 张建新;论文化变迁视野下传统武术的流变与演进[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972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72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7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