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广西侗族健身操创编与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7:16

  本文关键词:广西侗族健身操创编与价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侗族健身操 创编 价值


【摘要】:随着近年来国民的生活水准越发的提升,国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发升级,虽各种健身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国民对健身方式的选择也变得挑剔,在此同时,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文俗正在不断的寻找有效的传播途径。在2012年,我国籍的作家--莫言,首次代表中华民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向全球各民族展现了中华文学的魅力,告诉世界人民“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此之前,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大众的焦点。最近在2015年,我国在内蒙古一个美丽的城市--鄂尔多斯市,举办了我国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众多项目中,风格独特的各个民族健身操项目的比拼是运动会中最为吸引观众们眼球的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健身操的开发研究已势在必行,这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广西侗族健身操的创编为出发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录像观察法,提炼出具有侗族文化特色的元素,结合健身操项目特点进行操化编排,创编出一套具有侗族文化特色的民族健身操,并拍摄出具有侗民族主题特色的表演视频及教学视频,为广大健身操爱好者提供一套全新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套路,为民族健身操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也为全民健身运动的热火开展提供全新的方案。本文总结了创编的原则、要素、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步骤,为民族健身操的发展提供切合实际的理论支撑,为丰富和补充民族健身操的理论体系提供一些参考路线。为侗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开启了新的篇章,为中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指引新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侗族健身操 创编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3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选题依据9-11
  • 1.1.1 国家政策的导向9-10
  • 1.1.2 健身操在我国发展的本土化趋势10-11
  • 1.1.3 弘扬民族文化的新型路径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义12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12-15
  • 1.3.1 研究对象12-13
  • 1.3.2 研究方法13-15
  • 2 文献综述15-26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5-17
  • 2.1.1 健身操15
  • 2.1.2 民族健身操15-16
  • 2.1.3 侗族健身操16
  • 2.1.4 整体创编法16-17
  • 2.1.5 分段创编法17
  • 2.1.6 移植创编法17
  • 2.2 相关研究综述17-26
  • 2.2.1 民族健身操的研究17-19
  • 2.2.2 民族健身操的研究分类19-23
  • 2.2.3 侗族舞蹈的研究23-24
  • 2.2.4 侗族音乐的研究24
  • 2.2.5 侗族健身操的价值研究24-26
  • 3 侗族健身操创编的理论基础26-31
  • 3.1 侗族健身操创编的原则26-28
  • 3.1.1 科学全面性原则26-27
  • 3.1.2 民族针对性原则27
  • 3.1.3 民族音乐和动作的一致性原则27
  • 3.1.4 民族文化创新性原则27-28
  • 3.2 侗族健身操创编的要素28-29
  • 3.2.1 侗族文化主题要素28
  • 3.2.2 侗族舞蹈动作要素28-29
  • 3.2.3 侗族音乐要素29
  • 3.3 侗族健身操创编的方法29-31
  • 3.3.1 整体构思法29
  • 3.3.2 分段创编法29-30
  • 3.3.3 移植创编法30-31
  • 4 侗族健身操创编的实例研究31-60
  • 4.1 侗族健身操创编要素的提炼31-37
  • 4.1.1 侗族文化主题要素的提炼31-34
  • 4.1.2 侗族舞蹈动作要素的提炼34-36
  • 4.1.3 侗族音乐要素的提炼36-37
  • 4.2 侗族健身操创编的整体设计37-42
  • 4.2.1 整体构思38
  • 4.2.2 侗族音乐的选择制作38
  • 4.2.3 侗族动作素材的选编38-39
  • 4.2.4 依据创编原则分段组合动作39-40
  • 4.2.5 按顺序完成成套动作组合40
  • 4.2.6 侗民族主题元素风格的整体编排40-42
  • 4.2.7 修改评价42
  • 4.3 侗族健身操套路图解42-56
  • 4.4 侗族健身操不同主题元素套路视频56
  • 4.5 侗族健身操的价值研究56-60
  • 4.5.1 侗族健身操的锻炼价值56-59
  • 4.5.2 侗族健身操的文化传承价值59-60
  • 4.5.3 侗族健身操的民族团结价值60
  • 5 侗族健身操的推广60-62
  • 5.1 侗族健身操学校的推广60-61
  • 5.2 侗族健身操社会的推广61-62
  • 6 结论与建议62-64
  • 6.1 结论62
  • 6.2 建议62-64
  • 参考文献64-66
  • 附录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景军;悠悠侗寨 浓浓乡情——皇都侗族文化村见闻[J];民族论坛;2003年10期

2 姜大谦;吴家琴;;侗族“记间”的特质内涵及文化功能[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03期

3 黄梅;;近年来侗族侗款制度研究综述[J];传承;2013年09期

4 王胜先;侗族族源考略[J];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02期

5 吴万源;鄂西侗族考[J];贵州民族研究;1985年04期

6 邓敏文;;略论侗族南北文化差异的历史根源[J];民族论坛;1986年03期

7 吴培生;再探楚辞与侗族风俗文学[J];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01期

8 杨昌嗣 ,闻继霞;试论侗族民间织绣工艺的审美价值[J];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04期

9 冰炭;;侗族约法性款词刍议[J];民族论坛;1988年02期

10 杨昌嗣;论侗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昌铎;;侗族学者老有所为的新贡献[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杨少勇;吴伟;;通道侗族芦笙的保护现状[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张勤;;从“走姑娘”民俗考察侗族传统文化特质及其变迁——以黎平黄岗侗寨为个案[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4 林淑蓉;;文化传统VS.农村现代化——以贵州侗族的文化观光与经济发展为例[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兴文邋本报记者 罗梅;侗族文化品牌步入文化维权时代[N];贵州日报;2008年

2 吴兴文 张中俞;贵州侗族文化研究院在黎平县成立[N];贵州民族报;2009年

3 吴兴文;黎平倾力打造“国际性侗族风情旅游城”[N];贵州民族报;2011年

4 吴兴文;侗族文化品牌保护步入文化维权时代[N];贵州民族报;2008年

5 三江县委宣传部 杨顺丰;增强侗族文化的三种能力[N];柳州日报;2008年

6 榕江县双语办 卜想;“在侗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中明文规定广泛运用侗文”[N];贵州民族报;2008年

7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谢娟娟;黔东南侗族文化保护现状初探[N];贵州民族报;2009年

8 张人位 贵州省民委原副主任;旷古未有的一件好事[N];贵州民族报;2009年

9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 潘琦;《中国侗族在三江》的感悟[N];柳州日报;2010年

10 李屹;黎平县为侗族文化品牌维权[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罗冬华;广西侗族传统建筑与家具的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石开忠;侗族款组织的文化人类学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任胜洪;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5 吴军;水文化与教育视角下的侗族传统技术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刘彩清;婚姻、家庭、生育与妇女地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林华;通道侗族伦理道德传统及其现代转化[D];中南大学;2007年

2 权小勇;侗族生态文化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艺;广西侗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龙明莲;侗族摔跤文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5 邹华锋;侗族社会保障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6 石世婷;贵州侗族婚姻习惯与《婚姻法》的冲突与调适[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7 蒙佳;月地下的族群叙事与家园书写[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8 夏文冰;都柳江流域侗族私奔婚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9 蒋筝筝;论侗族牛腿琴的特点及其民俗学特征[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10 黄超;广西侗族程阳八寨民居建筑与地域文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75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75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3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