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摘要】: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更是需要人才的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幸福感水平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往有大量关于体育锻炼和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人们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来提高自身的幸福感水平。但是,参加体育锻炼不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举动,不能只是人们的一时兴起,它应是人这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贯穿人生命的始终,这样人们才能终身受益,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愉悦心境,增进积极情绪,从而提升幸福感。如何使之长期坚持呢?意识决定行动,人的行动受意识的支配,在提倡全民健身的社会大背景下,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很有必要,终身体育意识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在前人已有的体育锻炼与幸福感研究的基础上,加强终身体育意识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为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研究对河南省3所高校的6个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幸福感的情况进行调查,从体育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深入分析终身体育意识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高校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提高大学生幸福感水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 一、男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比女大学生的强,男大学生对体育的了解比女大学生多,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要更乐于参加体育锻炼,男大学生跟女大学生相比更加喜爱体育锻炼,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也要比女生多,且男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动机要比女大学生强。 二、理科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比文科大学生的强,理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要比文科大学生强,理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也要比文科大学生强。 三、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体育的了解要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多,对体育也更加热爱,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也比较强,参与体育锻炼也较多。 四、家庭月收入的多少对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较小,而对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则有一定的影响,家庭月收入高的大学生比家庭月收入低的大学生对体育更有兴趣。 五、男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高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跟女大学生相比更善于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同时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加心境愉快。 六、理科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高于文科大学生,理科大学生相比文科大学生更容易对生活满足和热爱生活,在情感和行为控制方面也做得更好,但是文科大学生的心境更加愉快。 七、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幸福感水平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高,同时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生活也更满足和感兴趣,对自身的健康问题相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也更有信心,在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方面也做得较好,他们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心境更加愉快,精力更充沛,精神也较松弛。 八、家庭月收入的高低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高低影响不大,家庭月收入高的家庭的大学生其幸福感水平略高于家庭月收入低的大学生,但是家庭月收入高的家庭的大学生比家庭月收入低的大学生对生活更加满足,对生活也更有兴趣。 九、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强的大学生其幸福感水平也相对较高。
【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 大学生 幸福感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07.4;G4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1
- 1 引言11-14
- 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假设13-14
- 2 文献综述14-23
- 2.1 终身体育意识14-18
- 2.1.1 体育意识14-15
- 2.1.2 终身体育意识15
- 2.1.3 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现状15-17
- 2.1.4 终身体育意识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17-18
- 2.2 幸福感18-21
- 2.2.1 幸福感的概念18-19
- 2.2.2 幸福感的研究现状19-20
- 2.2.3 体育锻炼与幸福感的研究20-21
- 2.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21-23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3-27
- 3.1 研究对象23-24
- 3.2 研究方法24-27
- 3.2.1 文献法24
- 3.2.2 问卷调查法24-25
- 3.2.3 量表的信度检验25
- 3.2.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25-26
- 3.2.5 数理统计分析法26-27
- 4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27-37
- 4.1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现状分析27-31
- 4.1.1 不同性别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差异比较27-28
- 4.1.2 不同学科性质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差异比较28-29
- 4.1.3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差异比较29-30
- 4.1.4 不同家庭月收入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差异比较30-31
- 4.2 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分析31-35
- 4.2.1 不同性别大学生幸福感差异比较31-32
- 4.2.2 不同学科性质大学生幸福感差异比较32-33
- 4.2.3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幸福感差异比较33-34
- 4.2.4 不同家庭月收入大学生幸福感差异比较34-35
- 4.3 终身体育意识和幸福感的相关分析35-37
- 5 讨论37-41
- 5.1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现状分析37-38
- 5.2 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分析38-39
- 5.3 终身体育意识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39-41
- 6 结论与建议41-44
- 6.1 结论41-42
- 6.2 建议42-44
- 7 研究局限与展望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 附件:调查问卷48-5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本法;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应有的目标追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何颖,徐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解毅飞,,张悦东;终身体育研究概况及展望[J];山东体育科技;1994年04期
4 刘秀俊;终身体育的阶段性和影响因素[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5 李幼穗;吉楠;;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王子朴,彭立刚,邵山;构建我国终身体育体制的基本模式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04期
7 罗汉礼,彭雄辉;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4年01期
8 杨剑,季浏,田石榴;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周跃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几点措施[J];文学教育(中);2011年11期
10 曾嘉;;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旭光 崔林娜;[N];中国体育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雄;身体锻炼对中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扈晓;南昌市在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0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20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