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弹性发展特点研究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弹性发展特点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弹性发展特点。方法 :采用社会测量法和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问卷对603名流动儿童与312名非流动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在同伴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②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发展有弹性组与非弹性组,不同的弹性水平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五人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弹性组儿童具有高父母温暖理解、高外倾性、高宜人性,低父母惩罚严厉、低父母拒绝否认、低父亲过度保护、低母亲偏爱被试与低神经质;③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与同伴关系弹性发展相关显著,母亲温暖理解、外倾性与宜人性能预测心理弹性高低。结论: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弹性发展受儿童大五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影响。
【作者单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同伴关系 弹性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特点研究”(09YBA042)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院级课题“6-12岁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同伴关系发展的心理弹性研究”(XYS06S12)系列成果之一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09A018)系列成果之一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重点建设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流动儿童一般指6-14周岁(或7-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1]。流动儿童的本质是“流动”,随着父母的流动,他们流动到城市,父母从城市间流动,他们也随着流动到不同的城市。研究表明,在6-14岁的流动儿童中,1/3的人的流动时间超过了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书芝;吴新慧;李洪君;;社会结构异质性与流动儿童社会网络的建构——以同伴关系为核心[J];青年研究;2009年03期
2 王广新;瞿月涵;陈晓庆;孙俊岚;;流动儿童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8年05期
3 应晓玲;周菲;;杭州市流动人口子女人格障碍倾向与其社会性背景的相关性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中国妇运;2007年06期
5 江君琴;;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心理危机[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6 赵笑梅;李婷;;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唐咏;;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和心理健康研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余良;赵守盈;赵福艳;;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金灿灿;屈智勇;王晓华;;流动和留守儿童吸烟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11期
10 刘国权;;浅析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云;汪菁;;流动人口与学生学习行为——流动儿童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张小梨;;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雷音;罗学荣;;长沙市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侯舒艨;方晓义;;流动儿童城市适应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金灿灿;屈智勇;王晓华;;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田媛;周宗奎;;童年中期儿童同伴关系与同伴乐观性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胡心怡;申继亮;;流动儿童未来取向特点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芷若;刘杨;方晓义;;北京市中小学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毛晓瑞;张日f;;团体箱庭游戏改善幼儿同伴关系的有效性[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文;梁楠;;基于气质评定的幼儿同伴关系促进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薇;三成流动儿童感觉受到歧视[N];深圳商报;2009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沃建中;自强感动未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张碧云;关注我市贫困、流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N];镇江日报;2008年
4 张洪军;锻炼心理弹性 抵御坏情绪[N];大众卫生报;2009年
5 郭夏生 陆丰市东海龙潭中学;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汕尾日报;2011年
6 欧阳炜;寻个梦感受心情其实一切都很朦胧[N];深圳特区报;2006年
7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高文斌;子不教,父何“过”?[N];健康报;2011年
8 郭亮 宋金萍;关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刻不容缓[N];新华日报;2004年
9 李莉(作者单位:廊坊市一幼);幼儿园要重视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N];廊坊日报;2006年
10 熊飞邋李林;郑州“12355”晋升全国试点[N];河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凤杰;青少年早中期的个人目标及其家庭、同伴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7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晓燕;汉语自闭症幼儿语言发展和交流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杜燕红;儿童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敏红;群体关系结构特征对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城市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龚玲;未成年人犯罪与人格特质、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牛竹青;高职新生同伴关系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史海松;小学生自我概念与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娟;同伴关系不利、儿童的自我概念与同伴信念和攻击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凤娇;长沙市流动儿童生活事件、学校适应性与自尊相关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龙红芝;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覃玉宇;童年中期儿童的攻击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沐炜;系统家庭治疗技术改善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立奇;小学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及其与同伴关系、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7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2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