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小学生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攻击行为 应对方式
【摘要】:采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儿童行为问题核查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考察汶川地震极重灾区980名小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对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后1年半,灾区小学生攻击行为水平较低,但男生的攻击行为明显高于女生;积极认知在回避性症状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中起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负向发泄分别在回避性症状和警觉增高症状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中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小学生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攻击行为 应对方式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2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190006)
【分类号】:B844.1;G635.5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的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它主要包括闯入性症状、回避性症状和警觉增高症状三种症状(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0)。根据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潜变量交互效应分析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世奎;;博士培养质量评价的差异性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2 龙勇;常青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类型、融资方式与联盟战略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3 刘云;石金涛;;组织创新气氛与激励偏好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交互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4 葛宝山;王侃;;个人特质与个人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基于网店创业者的调查[J];管理学报;2010年12期
5 董维维;庄贵军;王鹏;;调节变量在中国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管理学报;2012年12期
6 武沛佩;徐爱晖;;地震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3年11期
7 陈新葵;;论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宜”与“忌”[J];教学研究;2010年04期
8 任子朝;莫春晖;陈昂;;高考数学能力层次和考查效度研究——潜变量路径分析的应用[J];中国考试;2012年07期
9 韩翼;杨百寅;张鹏程;;组织承诺会导致创新:目标定向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1年01期
10 龙勇;常青华;;创业能力、突变创新与风险资本融资关系——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新生;罗艳梅;申拴亮;李海萍;;控制方式对控制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褚荣伟;;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程新生;罗艳梅;程璐;申拴亮;;控制方式对控制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邹鹏;于渤;;成员制营销模式下客户忠诚驱动机制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向阳;曹勇;;知识治理、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基于认知视角的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响;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卫华;产学研合作对高校学术团队核心能力作用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高英;心理资本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袁少锋;地位与炫耀性消费倾向:自尊的中介效应[D];辽宁大学;2011年
5 刘志坦;产业链视角下发电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曹亚东;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水平对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D];南京大学;2011年
7 金明;品牌钟爱结构维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品牌忠诚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尹苗苗;创业导向、投机导向对资源获取的影响研究: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炜;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知识资本与成长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昕;主动性人格对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张丁昕;工作记忆、加工速度、言语流畅性关系的潜变量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张超妮;高中教师工作嵌入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周阳宗;地铁施工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以中铁十六局为例[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树;毁害型领导与下属工作态度及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向广旭;企业敏捷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徐豪;品牌生态系统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吴俊杨;互联网环境中品牌延伸的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杨雪;服务消费的价格公平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李海燕;网络购物心理契约违背对顾客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莉;;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内江科技;2009年08期
2 谭雪晴;;小学生关系攻击行为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5期
3 黄丹媚;;反社会人格障碍与攻击的相关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8期
4 尹福琴;;家园携手关注幼儿的行为与心理系列之四: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J];早期教育(家教版);2010年09期
5 王林松;;成人攻击行为的心理发生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12期
6 赵鉴洲;;正确理解激怒中儿童的无害释放攻击行为[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8年12期
7 吕凯;;幼儿的攻击行为与矫正[J];大众心理学;2005年05期
8 宋宁;;小学生攻击行为之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年03期
9 郑宏明;孙延军;;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及相关变量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10 杨林福;;学生九种攻击行为的心态[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92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晓君;陈旭;;3-5岁留守幼儿抑制性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韩斌;张文新;陈光辉;李春;;家庭教养方式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儿童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简福平;陈旭;;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与攻击行为关系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益文;张文新;;发展心理学幼儿攻击行为与“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赵冬梅;周宗奎;;童年中后期攻击行为发展趋势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任瑞卿;张日f;;攻击性幼儿的箱庭特征及其箱庭干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何源;朱永新;;性别角色社会化对小学生偏科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春霞;周晖;李峰;苏岚颖;;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友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成刚;;对不同年级小学生榜样及选择依据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智慧;远离愤怒与孤独[N];健康报;2003年
2 唐安平;被动——攻击行为 心理扭曲的反映[N];健康报;2003年
3 翁晖亮;矫治儿童攻击行为[N];健康报;2003年
4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位照国 刘铁榜;血色迷雾背后的心理学思考[N];健康报;2010年
5 陈燕琳;怎样矫正孩子攻击行为[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陈福新;罚出心病[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7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心理科主任 翁晖亮;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与对策[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袁俊荣;心理压力大 学童易患“橡皮综合征”[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万里;纠正小学生迷电视的心理偏差[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10 张粟;班主任如何抓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铜仁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弘;小学生算术应用题多重变异样例学习的迁移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邹萍;父母共同养育行为及其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靳宇倡;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郑琳娜;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表征类型对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左志宏;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朱昭红;情绪影响反应抑制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亚真;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热认知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燕;情绪对不同类型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廖全明;不同训练方法对小学生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罗桃兰;深圳市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惠;小学生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谷传华;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赵丹凤;小学生成功发展素质评定量表的编制[D];山西大学;2004年
7 罗琴;小学生人际压力情境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单洪雪;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析因与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鹏程;小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形成的训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颖哲;小学生在与同学冲突情境下应对方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45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4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