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场域中的文化资本与话语构建:以学生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场域中的文化资本与话语构建:以学生为视角
【摘要】:在教育场域中,学生的文化资本获取和话语支配实际处于共生状态,文化资本分配差异自然会导致学生话语分配的不均衡。而在当下,在承认学生文化资本已经存在"先天"差异的前提下,通过设置地方课程、重视职业教育、完善评估体系等对策,可以在"后天"消弭由于地域、城乡差别等因素造成学生文化资本获取的不对等,让学生掌握教育话语权的主动性,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关键词】: 教育场域 文化资本 话语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后期重大项目“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JHQ001)
【分类号】:G40-055
【正文快照】: 在当今的教育场域内,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最初话语权的获取与地区、城乡和家庭背景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注定让学生文化资本“先天”存在差异,也衍生出对教育资源占有和支配上的差异,进而导致他们在获取教育话语权上存在不均衡,造成教育机会在不同阶层成员之间的不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2 许苏明;;文化场域、文化资本与中国近现代精英流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王鉴;;地方性知识与多元文化教育之价值[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4期
4 季春梅;;理性选择与教育阶层差异[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5 李松林;金志远;;教育场域:权力的运作与学生的境遇[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3期
6 王会莹;谢益民;;民间艺术传承机制中民间精英话语权的阐释——以泰国东北地区“布邦法节”为例[J];思想战线;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明;;地方性民族伦理文化融入《基础课》课堂教学的途径探讨[J];才智;2012年06期
2 孙红梅;郑瑞涛;;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场域构建及其实施策略[J];中国德育;2011年02期
3 胡凡刚;徐友波;;教育技术学场域的自主性、限度及超越[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4 杨运鑫;;哲学人格:教师哲学何以可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5 李志超;朱成科;;教育场域的“鸣沙景观”:基于教学噪音的隐喻性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彭齐林;刘向阳;;福柯权力学说视野下的师生关系[J];消费导刊;2009年09期
7 冯汝林;;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中学语文教科书[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4期
8 王鉴;;当前民族教育领域需要重新理解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1期
9 尚伟伟;;透视小学生摔王牌现象——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8期
10 毕进杰;;学校“文化场”及其场内、场内外文化的互动机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顾琴;海派篆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杨海燕;中学语文教育与现当代文学[D];山东大学;2011年
8 王敏;场域视角下的旅游高等教育[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玲;博弈视野下的课程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婷;中学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中生成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丽丽;河北曲周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状况考察[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冬卉;学校团体辅导:场域的营造与惯习的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建桥;基于场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晓兰;校外教育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用高;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结合模式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禹文萃;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慧;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场理论及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高骊涵;对中小学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社会学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波;晚清经世致用思想与翻译出版[J];编辑之友;2005年06期
2 叶舒宪;“地方性知识”[J];读书;2001年05期
3 熊吕茂;建红英;;近代“中体西用”思想的蕴涵及其演变[J];文史博览;2005年Z2期
4 王鉴;;西北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与教育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1期
5 宋群豹;;“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近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文化琐议[J];管子学刊;2005年04期
6 孙广勇;;近代教育观念变革的外因作用机制[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7 关静杰;;论魏源经世致用及师夷制夷思想[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8 何喜刚,王鉴;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9 滕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04期
10 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大勇;西方传教士对贵州近代教育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有为;农村社区精英与村民再组织[D];安徽大学;2002年
3 陈瑞;严复对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贡献[D];安徽大学;2002年
4 邓玮;当代中国精英流动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罗晓华;变迁中的维续与固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彬;;校长成长新视角: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J];教书育人;2010年35期
2 蒋洁;;教育场域中的潜在课程——论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课程观[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7期
3 罗生全;靳玉乐;;课程作为文化资本的话语构建机制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01期
4 陈卓;;校园里的背叛者——对布尔迪厄《国家精英》相关问题的解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邬争胜;王铁群;;论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下的教育公平[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6 胡春光,杨宁芳;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思想除魅——作为符号权力的文化[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7 蒲倩;;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9年28期
8 刘双花;刘烨;;文化资本与教育—布迪厄思想一探[J];大众商务;2009年20期
9 ;媒体链接[J];江西教育;2003年18期
10 孙小红;从文化资本到符号暴力——谈布迪厄的教育观[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瓒;;乡镇作为教育场域的意义及其发掘[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郭丛斌;闵维方;;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吴春霞;;阶层差距与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来自北京市初中的经验数据[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敏;;我国城乡差异与教育财政制度的公平性[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刘光余;;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高政;;教育公平的文化视角[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论学校组织的人为性——基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张铭;姚本先;;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同度调查[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爱铭;办学,家长可有多少“话语权”?[N];解放日报;2010年
2 西南大学 杨洋 易连云;文化资本与学生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9年
3 媒体评论员 王石川;消除“绩效变官效”,还需强化教师话语权[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张扬波;人力资本竞争催生教育消费热[N];南方日报;2004年
5 梁峰;品质与服务:中国远教关键词[N];国际商报;2007年
6 叶芬 本报记者 程墨;从关系学生利益的“小事”做起[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茅卫东;反抗需要勇气和底气[N];中国教师报;2007年
8 杨书;冲破知识的藩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郭璞;升学率:辉煌与尴尬[N];临汾日报;2008年
10 管西亮 郭娇;整体谋划教育开放政策,,时不我待[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光海;学校教育角色化问题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黄瓒;教育场域中的资源争夺、创造与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坚;延续的痛苦——身体社会学视域中的农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闫旭蕾;教育中的“肉”与“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牛海彬;批判与重构—教育场域的教师话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娟;论学校场域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D];河南大学;2009年
2 王晓一;师生关系的课堂透视[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丹丹;农民工文化资本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闫瑞;教师个性的养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明华;教育不平等与阶层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杨钦芬;论教师的幸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默;家庭文化资本对高中生升学志愿选择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华娟;教育经历、生活经历和个体成功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欧阳算;农村新课改推进中的城市偏向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徐婧;教育成就与美国中产阶级的形成和变迁:理论与实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45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45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