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作为教师课程理解的说课及其心理转换

发布时间:2017-10-20 06:25

  本文关键词:论作为教师课程理解的说课及其心理转换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 说课 课程理解 视域融合 心理转换


【摘要】:作为教师的课程理解,说课之"说"有"理解"与"表达"两重内涵;说课之"课"有"课程文本"、"课程理解"与"课程话语"三个层面。说课心理过程以理解为前提、以语言为中介,需要历经两次转换:首先在"教师视域"与"课程视域"融合的基础上生成"课程理解",然后将教师的"课程理解"外化为教师的"课程话语"。准确把握说课的心理转换,有利于解释诸多课程与教学现象,促进教师知识的重构与重组,建构更具解释力的说课分析框架。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阜阳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关键词】教师 说课 课程理解 视域融合 心理转换
【基金】: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教研项目“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jyxm330) 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批准号:2012zjjh03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说课是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教研形式,其目的是要“分析教学行为背后的支持系统,将教学行为背后的思路、理念等认知性的东西反映出来”。[1]目前,在教学实践中,说课已经逐步走向常规化,与上课、备课、听课、评课一起成为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基本形式。理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钟志贤;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杨道宇;温恒福;;课程理解的三种范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2期

3 宋萑;;说课与教师知识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4期

4 郭文霞;南钢;;论课程理解中的主体合作[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04期

5 余娟;郭元祥;;教师的课程创生:意蕴与条件[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2期

6 张华;走向课程理解:西方课程理论新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7期

7 陈丽华;;教师课程理解:意蕴与转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3期

8 曹明海 ,张曙光;“视野融合”与阅读课程的建构[J];语文建设;2005年05期

9 张攀;;教师课程理解研究初探[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涛;说课理论与中学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爱民;刘宁宁;;后现代课程观的审视与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郇红;;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何茜;;西方课程研究的美学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4 陈寿江;;论话题作文的淡化文体与语文的读写教学[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陈寿江;张燕密;;课文的原生价值、教学价值及例文功能——以《苏州园林》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6 鲍同梅;从课程实施的视角看教师课程自主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年Z2期

7 张俊婷;;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J];才智;2009年22期

8 赵娜娜;;关于语文对话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年14期

9 湛玉钊;董小玉;;问题与对策:关于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05期

10 陈志浩;;关于编写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思考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林;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皇友衍;中越两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韩雪;中文作文教学病拷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倪晶;三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婷鸿;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赖冰咏;高中语文语体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殷燕;论话题设计在小说教学中的实施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9 荆立辉;对新课标下的苏州市语文中考阅读命题的研究及对阅读教学的反思[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顾建英;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陈佑清;;“师本课程”简论[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7年01期

3 陈火弟;说课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抚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4 胡家会,张永忠;构建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模式——微格教学在教育实习中的应用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0年03期

5 贾冠军,邵光华;高师教育实习增加说课活动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认识[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1期

6 何晓芳;张贵新;;解析教师实践知识:内涵及其特性的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7 科恩,罗登布什,保尔,彭胜来;资源、教学与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孙长运;互动性说课模式的新构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左敬亮;浅析“说课”与继续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孙艳君;;对教师课程理解问题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涛;说课理论与中学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峻;英语教师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晓琦;穿行于理论与实践之间[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飞;;脱离课堂的教学评价——谈“说课”[J];教育艺术;2008年11期

2 彭敦运;吴江新;;不妨试制一把尺子——谈说课的评价标准[J];网络科技时代;2008年19期

3 曹平;;说课[J];湘电培训与教学;2007年02期

4 冯崇安;浅谈如何借鉴说课方式[J];武警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窦国有;;对“课前说课”评价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年02期

6 李云锦;;反思深化 研教相融——关于“说课”的断想[J];文教资料;2008年04期

7 周宏弟;课题教学设计及说课教学的探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赵学海;;谈谈教师“说课”[J];教育科学论坛;2001年01期

9 张志锋;解析说课的方法与技巧[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10 张中军;;浅谈说课及其评价[J];职业技术;2006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翠蓉;周成军;吴庆麟;;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知识的专家-新手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雄;;专家学者型教师与一般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特征差异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赵明烨;;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归因分析与应对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4 陈兴桂;;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关键[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5 姜长松;韩新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验研究报告[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 刘桂荣;说课之妙在于深层思考[N];新乡日报;2008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明全;教师知识:来自实践的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记者 路英香;全国说课研究协作会细细探讨[N];河南日报;2001年

4 通讯员 杨静;后藏加速教师知识更新[N];西藏日报;2003年

5 曾令格;在文化整合中走向课程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胡根林;找准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记者董映雪;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1年

8 南京市29中 孙汉洲;读书也是备课[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李亚霞;浅析课前心理准备[N];甘肃日报;2007年

10 王利虎 樊保林;改革课堂教学 让学生做主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敏;PCK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翠蓉;小学数学专家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z巡,

本文编号:1065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65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d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