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本文关键词: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摘要】:课程教学设计作为一种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工具,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它的发展中,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对它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构成了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从课程教学设计的角度,介绍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梳理了设计教学的实践路径,旨在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和教员的专业化发展。
【作者单位】: 空军航空大学基础基地;
【关键词】: 课程教学设计 理论 实践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下位概念。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8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我国。在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课程教学设计在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课程教学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炳意;;校本课程浸润学生丰富人生——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路径[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3期
2 傅强;陈澜;;优化网络教学模式 提升课程教学实效[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2期
3 赵虹元;;论培养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路径[J];教育探索;2006年09期
4 陈攀;;艺术类院校多媒体视频的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设计[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许劲松;浅论课程教学设计[J];医学教育探索;2003年01期
6 李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7 杨昌江;郭荣学;彭介润;向洪;;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路径及政策选择[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蒋和胜;何兴容;杨柳静;;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J];财经科学;2007年02期
9 王楠;乔爱玲;;在线学习活动本质及理论基础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1期
10 宋凯;郑晗;;探究网络教育[J];才智;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天平;;“中体西用”的思想与清末的教育宗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于战科;陈姝;张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要点分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许可峰;;传统尊师观念及其现代转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湘萍;;中美择校研究的比较——基于问题、理论及方法的比较[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冯正直;范华泉;张大均;;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初步研究[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常桂梅;;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A];河南省护理学会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暨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冯惠昌;;个性心理的整体性是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雷开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理论基础[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姚家群;;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张丽珊;;校园心理支持网络的构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国富 胡志坚 武镇北 舒萍;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刘五香 郝正伟;如何做好新课程教学设计[N];临汾日报;2005年
3 高天明 马福迎 蒋建华 管锡基 况晨光;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罗槐 王华生 刘培涛;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靳玉乐 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市电教馆;我市开展“十一五”国家级科研课题“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7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主任 吕达;深化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通讯员 查杰慧;南湖区着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N];嘉兴日报;2006年
9 耿占军 杨民;望都县积极探索教师培养新模式[N];保定日报;2008年
10 梁怡;教育经济学在西方世界的变迁[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乐毅;学校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肖e,
本文编号:1067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6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