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7-10-20 18:18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 教育智慧 教育知识


【摘要】:教育活动自诞生以来,就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承人类文明的重担。教育活动的产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时代在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教育作为促进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需要智慧的参与。在智慧的引领下,教育活动才能焕发生命之光,实现其育人的使命。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引导者,是引导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在推动教育活动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要素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智慧逐渐成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教育智慧作为人类智慧在教育活动中的彰显,是理性与情感的统一,是人类本质力量在教育活动中的全面实现。在教育实践中,也的确存在着教师教育智慧缺失的问题。教师教育智慧的缺失,其自身素养的提升受到限制,影响了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也使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受阻。基于对教育现状的关注,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思考,本论文在厘清教育智慧内涵的基础上,试图对教师形成教育智慧的途径做出有益的探索。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部分,从分析智慧的内涵及特征入手,阐述了教育智慧的内涵及特征,明确了教育智慧的要素——教育理性、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智慧就是指教师以教育理性为指引、以教育情感为动力,艺术性的安排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智能;教育智慧是知识性、伦理性、实践性的统一,是真善美的体现;教育理性体现了教育智慧的“真”,教育情感体现了教育智慧的“善”,教育艺术体现了教育智慧的“美”。厘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教师形成教育智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让智慧引领教育,教师需要拥有教育智慧。第二部分论述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教育知识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基础,反思性教育实践是教师形成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还需要获得制度环境的支持。学校应完善管理制度与评价制度,为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氛围。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是实现教育知识实在化的关键,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使教师获得了新角色——教育工程师。
【关键词】:教师 教育智慧 教育知识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51.1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引言11-18
  • 1.1 问题的提出11-13
  • 1.1.1 基于教育目的实现的思考11-12
  • 1.1.2 基于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思考12-13
  • 1.1.3 基于教育知识实在化的思考13
  • 1.2 本研究的意义13
  • 1.3 文献综述13-17
  • 1.3.1 国外研究成果13-14
  • 1.3.2 国内研究成果14-17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17-18
  • 1.4.1 研究内容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第二章 教师教育智慧概述18-34
  • 2.1 智慧的内涵18-20
  • 2.2 教育智慧20-32
  • 2.2.1 教育智慧的主体20-22
  • 2.2.2 教师教育智慧的内涵22-23
  • 2.2.3 教育智慧的特征23-25
  • 2.2.4 教育智慧的要素25-31
  • 2.2.5 教育智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31-32
  • 2.3 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的意义32-34
  • 2.3.1 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是实现教育知识实在化的关键32
  • 2.3.2 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是教师新角色的获得-教育工程师32-34
  • 第三章 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基础——教育知识34-38
  • 3.1 教育知识的标准与条件34-35
  • 3.2 教育知识是教师教育理性的认识来源35-36
  • 3.3 教育知识是教师教育情感的合理性内涵36-37
  • 3.4 教育知识是教师教育艺术的生成土壤37-38
  • 第四章 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途径——反思性教育实践38-41
  • 4.1 反思性教育实践是教师以“知”促“行”、以“行”返“知”的过程38-39
  • 4.2 反思性教育实践促使教师教育思维的形成39-41
  • 第五章 教师教育智慧形成的生态环境——学校制度环境41-45
  • 5.1 建立民主化的学校管理制度,给予教师充分的专业自主权41-42
  • 5.2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以评价促进教师发展42-43
  • 5.3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5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4-55
  • 致谢55-56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6-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子华;教师的教育机智及其培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汤九华;闫明;;行动研究与教师发展的关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张学民,申继亮;国外教师教学专长及发展理论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4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5 黄伟,谢利民;教学机智:跳荡在教学情境中的燧火[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6 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刘一成;谈教师情感[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8 刘庆昌;;教学艺术的意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刘庆昌;;论从教者的三重境界:教者、教育者、教育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刘永武;;优化教师评价制度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家黎;教师信念的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谢桂新;论爱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怡然;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春英;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理性转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九红;教育智慧的生长[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韩大林;教师教育智慧的涵义、基本要素及生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志刚;教师情感能力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晓娜;论教师的教育智慧[D];西南大学;2007年

7 李娜;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信念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张冬玲;教育智慧与教师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莛伊;论教育感情及其培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冲;论教育者的资格[D];山西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68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68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f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