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单亲家庭低依恋特征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训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1:11

  本文关键词:单亲家庭低依恋特征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训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单亲家庭 依恋特征 友谊质量 心理辅导


【摘要】: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推进,中国的离婚率逐年升高。离婚不仅对双方产生影响,更会给成长中的孩子带来不容小觑的伤害。此外,随着意外事故、疾病的增加等很多家庭不再完整,这些儿童只能在单方父母或者在隔代长辈的照顾下成长,特殊的经历和环境使他们的成长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关注单亲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当下有着紧迫的需要和重要的意义。 依恋伴随个体一生在发展,,依恋特征不仅影响着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同时影响着个体的社会化发展。青少年的依恋出现了新的特点,它不再局限于对父母的依恋,出现了新的对同伴的依恋。 友谊是青少年时期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友谊质量高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相反友谊质量低会给其带来很多困扰,影响青少年时期的顺利过渡以及后期的人际交往。 家庭类型影响抚养者与被抚养者的关系,抚养者与被抚养者的关系影响着其依恋特征,依恋特征又影响着友谊的质量,友谊质量直接关系到个体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单亲家庭青少年的依恋特征和友谊质量特点,并根据这两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人际交往训练,以期提高单亲家庭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研究一调查了单亲家庭初中生的依恋特征和友谊质量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同伴依恋和友谊质量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依恋中父亲沟通在家庭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友谊质量中冲突与背叛在家庭类型上存在边缘性显著。单亲家庭初中生的疏离分数略高于完整家庭初中生,单亲家庭初中生的同伴及父亲依恋比母亲依恋较好,友谊质量部分分数略低于完整家庭。依恋和友谊质量各维度存在相关关系。 研究二运用了团体心理辅导和简单的个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单亲家庭低依恋特征初中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结果表示这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单亲家庭 依恋特征 友谊质量 心理辅导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5.5;G4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前言7
  • 2.文献综述7-15
  • 2.1 单亲家庭7-9
  • 2.1.1 单亲家庭概念的含义及划分7-8
  • 2.1.2 国外单亲家庭研究现状8-9
  • 2.2 依恋9-11
  • 2.2.1 依恋的提出和发展9
  • 2.2.2 依恋的内部工作机制9-11
  • 2.2.3 依恋的测量11
  • 2.3 友谊质量11-14
  • 2.3.1 友谊质量的概念11-12
  • 2.3.2 友谊质量的结构与测量12-13
  • 2.3.3 友谊质量的发展特点13
  • 2.3.4 友谊质量的功能13-14
  • 2.4 团体心理咨询14
  • 2.5 依恋与友谊质量的相关研究14-15
  • 2.6 以往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任务15
  • 3.初三学生的依恋特征和友谊质量特点调查研究15-23
  • 3.1 研究目的15-16
  • 3.2 研究假设16
  • 3.3 研究程序16
  • 3.4 研究对象和方法16-17
  • 3.5 研究结果17-21
  • 3.6 分析与讨论21-23
  • 3.7 小结23
  • 4.单亲家庭低依恋特征初三学生的人际交往训练研究23-42
  • 4.1 训练目的23
  • 4.2 训练时间23
  • 4.3 训练方式23-39
  • 4.3.1 团体心理辅导训练23-34
  • 4.3.2 个体心理辅导训练34-39
  • 4.4 训练反馈39-40
  • 4.5 总讨论40-42
  • 4.5.1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40-41
  • 4.5.2 研究局限与展望41-42
  • 5.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
  • 附录 1.调查问卷46-51
  • 附录 2.人际交往训练中的材料51-53
  • 附录 3.个体心理辅导提纲53-54
  • 附录 4.团体契约书54-55
  • 附录 5.团体成员信息登记表55
  • 附录 6.结束反馈表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泓,周晖,周燕;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张杉杉;骆方;;依恋测量方法简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杨霞;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高中建;刘超;李冲;;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J];青年探索;2011年01期

5 刘鸿雁;单亲家庭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1998年02期

6 万晶晶;友谊关系如何影响青少年社会技能的发展[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万青;;儿童友谊质量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朱海东;;成人依恋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04期

9 黄桂梅,张敏强;依恋的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10 王英春;邹泓;张秋凌;;初中生友谊的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妍妍;主客观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昱辰;艺术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郑伟东;初中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性心理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魏思媛;依恋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其干预[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万晶晶;初中生友谊发展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史朝霞;青少年依恋发展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姜凌云;依恋理论的人际关系说及其实用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咏梅;青少年依恋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李宁;城市高中生同伴关系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0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70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2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