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本何以支持教学方式变革
本文关键词:电子课本何以支持教学方式变革
【摘要】:电子课本是伴随个人数字终端的发展及数字阅读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数字学习资源形式。作为一种用于学习的数字阅读产品,电子课本的设计需要超越数字阅读的需求从而为教学提供支持;作为一种泛在技术条件下的新的技术产品,电子课本的设计需要超越知识授受的需求从而应对教学方式变革的挑战。本文以研制电子课本国际标准的经验,在分析电子课本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连接阅读与学习以及支持教学方式变革的角度,对电子课本的概念模型、信息模型进行了介绍,并通过一个电子课本的实例,介绍了如何利用电子课本实现教学方式变革。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 电子课本 个人数字终端 教学方式 变革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资助项目(编号:NCET-11-0140)“基于个人数字终端的信息化创新应用研究:资源、服务及应用实例”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11jj0880004)“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背景个人数字终端的飞速普及,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将Mark Weiser所预言的泛在计算技术铺陈在人们面前。个人数字终端的轻便灵巧特性,及其所配套的数字阅读产品的无所不在优势,也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青睐,“电子课本”的时代正在到来(Mur-rayPérez,2011)———便携的个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顾小清;;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上海教育信息化规划及进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2 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3 顾小清;傅伟;齐贵超;;连接阅读与学习: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鲁慧;;日本:电子课本带着理想上路[J];上海教育;2011年07期
5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恩龙;;中小学教材出版社如何应对电子书包的挑战[J];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03期
2 龚朝花;陈桄;黄荣怀;;电子教材在中小学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3 郁晓华;祝智庭;;电子书包作为云端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4 柏宏;;数字化学习方式在党校干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27期
5 刘繁华;于会娟;谭芳;;电子书包及其教育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6 魏非;祝智庭;;价值导向的教师在线培训学习活动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7 吴永和;祝智庭;何超;;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顾小清;傅伟;齐贵超;;连接阅读与学习: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钱冬明;管珏琪;郭玮;;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设计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吴永和;陈丹;刘雪;祝智庭;;学习、教育和培训领域的新技术与标准化——SC36国际标准组织第二十四届全会及开放论坛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志和;教育资源云服务本体与技术规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烨;基于协作学习模式的虚拟电子书包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斌;电子书包设计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3 胡晓琼;基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中小学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芳圆;;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的微博碎片化现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高志丽;;电子书包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J];出版参考;2010年07期
3 高志丽;;电子书包推广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出版参考;2010年24期
4 崔斌箴;;国外电子书包进校园走势强劲[J];出版参考;2010年33期
5 余人;;台湾地区的电子白板与电子书包[J];出版参考;2011年27期
6 祝智庭;;设计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的创新研究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7 顾小清;;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上海教育信息化规划及进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8 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9 ;尼尔森在线研究洞察:用户时间碎片化和需求特点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影响[J];广告人;2011年08期
10 顾小清;傅伟;齐贵超;;连接阅读与学习: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仕德;;教科书变革对教学方式影响的质性研究——以新课程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为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钟守兵;;谈基于电子书阅读器下教学方式的变革[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04期
3 李森;杨正强;;论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其变革[J];当代教师教育;2008年01期
4 刘洋;;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J];考试周刊;2009年36期
5 张秀芳,吴欣明;信息技术发展与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J];教育探索;2004年05期
6 吕振;;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关系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年02期
7 程敬宝;;教学方法的变革与探新[J];教育探索;2007年11期
8 易连云;邓达;;学校德育的知识基础与德育课程变革[J];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9 王晓莉;;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方式变革的趋势[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8期
10 章锐,姚光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刚;吴业正;厉彦忠;候予;鱼剑琳;;网络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浅析[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2 杨胜凡;陈国民;秦玉芳;董建伟;;关于教学方式的思考[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莫春柳;;CAI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4 胡海燕;;多媒体进入课堂与教师的应对[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庆麟;;顾后瞻前话未来:百年变革的教育心理学给我们提供哪些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小玉;周丽;;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毛占稳;;关于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思考[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田淑敏;江占民;;“管理心理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9 杨宗凯;;未来的教育[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10 何冠男;廖其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教育方针沿革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祝义;为教育产业带来变革[N];中国企业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李金池;英语学习的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钱颖 记者 顾意亮;民盟上海市委呼吁电子课本进学校应慎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钱颖 顾意亮;电子课本进学校应慎行[N];团结报;2011年
5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徐启生;美国科技刷新教学方式[N];光明日报;2010年
6 王坤;“授之以渔”与教学方式[N];吉林日报;2010年
7 丁钢;用新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N];天津教育报;2011年
8 任云岗;网络时代,对教育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N];科技日报;2009年
9 柯杨;课堂上黑板变白板[N];河南日报;2008年
10 郭建磊;美国的教育管窥(下)[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梅;公立学校的一次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长林;科学课程及其变革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叶正波;教育议事会:一个微观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维宁;理科教师学业评价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囡;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付轶男;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家黎;教师信念的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陟云;课程资源与教学方式变革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封安东;变革教师文化之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秋兰;传统与变革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余芳芳;校本管理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邹强;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变迁与学校德育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志刚;试论网络环境下语文的融合型学习[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曹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嬗变及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关胜利;日本“综合学习时间”对蒙授研究性学习借鉴与启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琼;变革与超越:课堂教学发展价值的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蔡卓倪;建国以来国家的教育方针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4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74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