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公共性: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布时间:2017-10-23 00:12

  本文关键词:公共性: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公共性


【摘要】: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主体性阶段、主体间性阶段与公共性阶段。这种发展不仅仅是思想自身的纯粹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反映。对这一历程的解读和判断,有助于把握当代教育研究的生动的、动态的发展生态。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主体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公共性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社会理念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理念历经了主体性阶段、主体间性阶段、公共性阶段的阶段性变化。教育公共性的显现既是现代教育特性的一种时代变化,亦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诉求———教育活动应以公共价值为导向。一、主体性和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伟;;主体间性视野下的课堂教学[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李红英;;浅析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J];青年文学家;2009年23期

3 李建生;;基于主体间性看远程教学交互[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10期

4 裴利萍;郭镜;;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教育的关键——鉴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J];平原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马闻钧;;教育管理中的自组织性、主体性和主体间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吴岳军;;主体间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哲学基础[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冯建军;教育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张立国;;从“教学结构”到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对教育技术理论建构的哲学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10 彭国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转向对教师专业化的启示[J];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金陵;朱华山;冯用军;;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大学生评价中的心理学转向策略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冯建军;;人的主体地位的发现与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谢水芬;;试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辩证观 兼论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4 郑国铎;;对马斯洛学生主体性思想及其活动论的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潘洁媚;;探索与研究主体性学习的网络型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黄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高速通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7 白先同;郭志峰;;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石伏平;张新蕾;;道德与心理的整合[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成功感[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陈学明;;试论青少年德育中的主体性缺失[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炳学 何春华;主体性·效益性·艺术性[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吴桂荣;尊重学生自由出发的自由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福建省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余跃明;让课堂“活而不乱”[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江苏锡山市华庄高级中学 王惠东;“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陈世珍;戒浮躁 弃肤浅 善学习 求真知[N];天津日报;2009年

6 东北师范大学 潘永兴;教育中的激励:一种教育自觉的理念[N];光明日报;2010年

7 陈伟民;人民大道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实习记者  余洋;楼继伟:分层解决教育和医疗收费问题[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王冀平;和谐教育要突出公共性特征[N];学习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蒋建华;公共利益: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坐标[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青;县域内义务教育管理公共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茂聪;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宏亮;论“公共人”的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樊改霞;公共教育的现代性转型及其困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静;走向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4年

2 王宗奕;交往教学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巧玲;主体性开放式动态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兰军;主体性教育思想视野下的学校管理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裴利萍;论市场经济对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性的侵蚀及其救治策略[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侯元丽;课堂有效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劲;论人的主体性教育[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9 仇云龙;博客支持下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雁;论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0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80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7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