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教育需求影响因素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07:40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教育需求影响因素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就业,他们的子女也随父母进入城市,被称为“流动儿童”。伴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规模庞大的流动儿童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需求。如何满足流动儿童这一巨大的教育需求,己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那么,什么是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怎样才能满足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武汉市2所公立学校、1所民办学校283名学生、10名教师、12名学生家长和1位行政管理人员的问卷和个别访谈,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就如何满足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提出了对策建议。 按照上述逻辑思路,全文共分为四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是确定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阐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分析了有关流动儿童教育需求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揭示了需求与教育需求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从实证的角度重点分析了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就如何满足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流动儿童 教育需求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6
- (一) 研究缘起10
- (二)研究意义10
- (三)文献综述10-14
- 1. 政府有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演变11-12
- 2. 流动儿童教育需求存在的问题12-13
- 3. 满足流动儿童教育需求的对策建议13-14
- (四)研究方法14-15
- 1. 问卷调查法14-15
- 2. 个别访谈法15
- (五)逻辑思路与结构安排15-16
- 一、需求与教育需求16-18
- (一) 家庭及个人的经济条件16
- (二) 家长对子女的影响16-17
- (三)个人的学业成绩17-18
- 二、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及其影响因素18-36
- (一) 流动儿童对社会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18-20
- (二)流动儿童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20-30
- 1. 学校体制类型22-23
- 2. 学校寄宿与否23
- 3. 收费方式是否灵活23-25
- 4. 对编班方式的偏好25
- 5. 学习环境的适应25-27
- 6. 课程设置是否多样化27-28
- 7. 教学手段是否现代化28-29
- 8. 教师是否关爱自己29-30
- (三)流动儿童对家庭教育的需求30-36
- 1. 对父母教育的希望30-31
- 2. 对家庭经济条件的期盼31-32
- 3. 对父母教育意识的期待32-33
- 4. 对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好33-34
- 5. 对课余生活的需求34-36
- 三、满足流动儿童教育需求的对策与建议36-39
- (一)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充分满足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36
- (二)破除户籍制度的限制,建立以居民身份为依据的登记入学制度36-37
- (三)坚持多元办学体制,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37-38
- (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流动儿童的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8
- (五)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流动儿童感受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38-39
- 参考文献39-42
- 附录42-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学强 ,黎雅;外来劳工与城市发展初探——以广州为例[J];城市问题;1988年06期
2 夏焰,林群;推行教育券制度 保障流动学童接受义务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杨承霖;余宾蓉;赵菲;雷兆基;;流动儿童教育连续性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分析——以北京市昌平区某农民工子弟小学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02期
4 杨瑞芬;;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文化特征——源于家教案例文化角度的反思[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5 雷万鹏;从多元需求看流动儿童教育政策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刘朝晖,蒋志宏;"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10期
7 赵真真;贺林珂;;流动儿童教育起点公平问题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8 曾守锤;;教师对流动儿童入读公办学校的态度研究[J];教育导刊;2008年07期
9 冯帮;;经济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J];教育与经济;2011年01期
10 孙红玲;浅论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科学;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1087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8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