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较不利者”——学校制度生活中的利益补偿实践初探
本文关键词:关注“较不利者”——学校制度生活中的利益补偿实践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较不利者 偶然性 学校制度生活 公正 利益补偿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群体中的"较不利者"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群体中的"较不利者"的产生与学校制度生活有着根源性的联系,因此,诉诸制度生活的公正本意是十分必要的。在依照公正原则使学校制度生活全面关注"较不利者"时,无疑应对那些不幸沦为"较不利者"的学生进行利益补偿。而具体的利益补偿实践可能会面临诸多阻力,为了突破这些阻力,相关的实践举措则是必需的。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较不利者 偶然性 学校制度生活 公正 利益补偿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重构学校制度生活,培育现代公民精神研究”(BEA110033) “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重点项目(2013YBZD03)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我们对人类群体中的“较不利者”,如特殊儿童、留守儿童的关注日益加大。而面对学生群体中的“较不利者”如所谓的“后进生”等,其产生与学校制度生活有着根源性的联系。由此,要全面解决学生群体中的“较不利者”问题,我们还是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为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李崇爱;反思与期待: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育实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孙艳;德育模式:从"控制封闭型"到"自主开放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潘善斌;论惩罚性赔偿制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蔡厚勇;;大学文献信息检索课主体创造力资源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李银慧;;从教育哲学视角窥探教师职业幸福[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徐晓宁;;大学生幸福观误区及教育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闫春梅;;教育关注儿童可能生活[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王彦丽;元林;;信息技术现代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影响与解决路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郑富兴;;美国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易全勇;辛竹叶;;课程知识选择与社会控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49-1956)课程运营为个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刘泱育;;新闻事件“原因分析”的历史检视[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田兴国;;水浒忠┕壅逡閇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6 冯振环;王莉娜;冯领香;;京津冀都市圈脆弱性水平差异的致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8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9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静;初中生课堂违纪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潘进强;当代中学生的幸福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阿艳芳;竞争与公平:优质高中教育机会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蔚;网络游戏的道德环境建设之思考[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健生;大学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艳萍;灵魂的唤醒与生存的超越[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冯香;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江源;沈萍;;论教育制度创新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刘铁芳;;生命的偶在性与教育的目的[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01期
3 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低效性的存在及其范围[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7期
4 杨聪;请关注教育的“偶然性”[J];教学与管理;2005年23期
5 安道利;偶然性和必然性原理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6年01期
6 李江源;沈萍;;论教育制度创新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上)[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苏启敏;;教育偶然事件的价值透视[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冯亚琳;;限定、保留与平衡——歌德教育思想的再解读[J];外国文学;2007年04期
9 陈亦冰;;我们需要更多这样有价值的“发现”[J];上海教育;2011年09期
10 华培芳;优质课活动的反思[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蕾;;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军军;山阳所有学校将安装防雷电装置[N];商洛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敏;学校制度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宁;复杂性视阈下的教育研究范式探究[D];河南大学;2006年
2 杨新颖;走出生命的断层[D];河南大学;2006年
3 胡友志;复杂范式视域中的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卫华;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智慧[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88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8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