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情绪适应的差异——基于倾向分数配对模型的估计

发布时间:2017-10-25 11:09

  本文关键词: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情绪适应的差异——基于倾向分数配对模型的估计


  更多相关文章: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情绪适应 倾向分数


【摘要】:目的:检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情绪适应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了2657名独生子女和2685名非独生子女,进行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抑郁、焦虑等情绪适应的问卷调查。基于准实验的研究设计,建立倾向分数配对模型,探讨"独生"对儿童情绪适应的因果作用。结果:在进行倾向分数匹配前,独生子女在情绪适应各指标上均明显好于非独生子女,但经过匹配之后,即控制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背景因素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情绪适应差异不再显著。结论:"是否独生"对儿童的情绪适应没有影响,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独生子女劣势论存在偏差。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情绪适应 倾向分数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自霍尔提出该观点后,“孤僻”、“自私”、“不合群”等一度成为西方社会独生子女的代名词[1]。我国1979年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该政策与我国“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之间产生冲突,由此导致了“小皇帝”、“小太阳”等社会现象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涛;李峰;;社会科学背景下因果推论的统计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梁文艳;;“留守”对西部农村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基于倾向分数配对模型的估计[J];教育科学;2010年05期

3 马志国;7—9岁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独立性发展的比较实验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4 茅于燕;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在入园适应方面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报;1984年03期

5 万传文,范存仁,林国彬;五岁至七岁独生和非独生子女某些个性特征的比较及性别差异的研究[J];心理学报;1984年04期

6 查子秀;3-6岁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报;1985年02期

7 陈科文;关于独生子女合群性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报;1985年03期

8 张丽娟;曹慧;张建新;;职高生自我概念、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9 罗英姿;王湘;朱熊兆;姚树桥;;高中生抑郁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10 徐丽华;陈登峰;傅文青;阙墨春;杨凤池;徐美才;;留守环境对农村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存喜;试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窗口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张秀华,吴京;家庭环境与儿童行为问题及其教育[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3 张鹏;王春婕;赵秀玲;;新战士性格特征与能力情况调查报告[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姜树超;;对高职院校体育健康教育理性化定位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5 孙颖;;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杨远波;张军;刘艳丽;;我国儿童社交焦虑的差异性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7 邹志礼;蒙华庆;胡华;王慧;李明高;卢军;梁华平;杜莲;傅一笑;罗庆华;邱海棠;邱田;屈远;雍那;程雪;刘海霞;赵雯婧;;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情绪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8 郑立新,彭金维,奚燕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3期

9 刘鹰;李莎莎;闫月敏;吴刚;罗颖;毕斌;冯霞;;贵州省某高校新生人格问卷调查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陆贤伟;王建琼;马丽莎;;卖空约束与盈余信息含量[J];系统工程;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利刚;罗静;高文斌;;儿童抑郁量表在中国农村儿童中的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郑小荣;吴菁;阎蔚;张艳云;;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与家庭关系的初步研究[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余毅震;学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特点及工作记忆的fMRI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张建端;《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修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4 罗英姿;冗思在青少年抑郁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毓婧;大学生的完美主义、成就目标定向、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拖延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珍珍;回、汉父亲参与家庭教养与幼儿独立性发展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柯丹露;中学生道德动机的测评与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芳;家庭教养方式、性别角色意识与高中生异性交往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徐丽华;某乡镇留守环境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保护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唐永云;青春期知信行、成长发展和心理亚健康的关系探索[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旺;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李鹏;3岁、5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9 孙殿凤;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10 邢玉凤;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涛;李峰;;社会科学背景下因果推论的统计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汪红烨;;农村中心小学校五六年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3 申继亮;武岳;;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对环境作用的再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邵艳;张云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以湖南长沙市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6 陶琴梯,杨宏飞;高中生的自我概念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教育科学;2002年06期

7 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7期

8 王立菲;郭成;;独生子女心理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9 马勤;;浅谈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5年09期

10 肖富群;风笑天;;我国独生子女研究30年:两种视角及其局限[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建;;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重庆,漆书青;对青年初期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人格的异质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5年03期

2 刘新颜;;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9期

3 蒯乐昊;;兄弟姐妹如何影响我们[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10期

4 滕秀智;安岩;;独生与非独生中、小学生的卫生习惯差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2年06期

5 黎雪松;邓碧兰;;高中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19期

6 朱拥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8期

7 孟国尧,潘淑光,于国新;独生子女个性调查[J];山东精神医学;1995年03期

8 张晓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丁瑜;家庭诸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品德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10 黄刚;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及其社会意义[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蕾萍;;独生子女现象的百年回顾与思考——一种集体心理的文化解读[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万传文;范存仁;林国彬;;五岁至七岁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及性别差异的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3 陈蕾;;浅谈当前独生子女教师个性特征与职业角色适应[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余琳燕;;江西省青少年适应能力现状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姝琼;王树青;高婷;徐夫真;;青少年未来取向与情绪适应间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建中;;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卫生特点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世炳;唐久来;吴德;刘维民;许晓燕;周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生活能力配比研究[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8 刘艳;林文娟;刘锦平;;乳腺癌患者人格倾向与术前情绪适应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王碧娟;梁甲兴;;独生子女群饮食因素对牙列发育和牙列拥挤影响的调查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程学超;王美芳;;城乡教师领导行为与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虹 实习生 岳川;孤独的“小皇帝”[N];四川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健生;“轮庄”过年渐走俏[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章睿齐;关注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N];贵州日报;2007年

4 魏萍;中美携手开展独生子女行为干预[N];健康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黄春英;独生子女社会适应问题堪忧[N];黑龙江日报;2006年

6 刘桂芝;加强独生子女教育的几点思考[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曹金玲邋肖春飞;结婚离婚潮,不应与独生子女身份“挂钩”[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黄春英 吕文富 衣晓峰 靳万庆;独生子女教育问题须引起全社会关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记者 何丰伦 杨步月;恋爱挺早生育不急,,婚姻观变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童大焕;长子长女何以更出类拔萃[N];东方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姝琼;青少年未来取向与学业、情绪适应关系的追踪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康岚;反馈模式的变迁:代差视野下的城市代际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3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英敏;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范会勇;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测量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年

8 陈进;多维内隐自我概念的特性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单亲、完整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王世凤;父母支持、控制与小学生情绪适应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于凤杰;青少年的未来取向与情绪适应[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旭颖;大学生自我宽恕的结构与特点[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曾美瑛;澳门初中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梁筱良;基于家校合作的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海林;基于我国独生代消费行为的品牌管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7年

8 韩斌;童年晚期儿童班级环境、情绪适应和攻击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佘丹丹;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及适应不良群体的干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刘晓梅;城乡教师领导行为与初中生情绪适应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93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93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7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