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基于网络日志的教学模式探析——以教师教育课程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03 00:21

  本文关键词:基于网络日志的教学模式探析——以教师教育课程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日志 教学模式 教师教育课程 自主学习 教学实践能力


【摘要】:网络日志教育教学应用的相关研究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基础教育实际;课程实施重教轻学,教学效果不佳;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不能有效促进师范生自主学习等不足之处。构建了基于网络日志的教学模式,付诸于教学实践。通过调查研究和访谈,证实了这一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师范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切性的解决策略。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网络日志 教学模式 教师教育课程 自主学习 教学实践能力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BIA110075)“大学实践教学体系与支持系统研究” 阜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编号:2004yqw07)“考试作弊与诚信品质的养成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教师教育课程信息化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英萍;范郭昌骅;欧秀芳;;教育博客期刊论文内容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10期

2 林阳,祝智庭;Blog与信息化教育范式转换[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甘忠伟;;博客在教育传播学课程中的使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4 黎加厚;赵怡;王珏;;网络时代教育传播学研究的新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以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5 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6 刘敏;钟志贤;;基于教育博客的大学生自主学习[J];远程教育杂志;2007年04期

7 张治勇;殷世东;;远程教育混合课程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1期

8 张治勇;李国庆;;大学生应用网络日志自主学习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6期

9 邵秀蔚;王彬彬;李绍杰;;以教育叙事博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化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10期

10 董晨;;教育博客的问题思考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冰凤;;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登录”效应——浅析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郭磊;李舒平;;图书馆利用blog技术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余华银;宋马林;;互动式教学:培养统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段兆兵;;双向适应:渐进式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肖迎春;;试析隐蔽课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张蕊;;浅析《泰勒原理》产生的背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卓江华;;如何创造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10 李丹;;文本细读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王国霞;鲁亿方;徐银梅;;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视角看实验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储琼;;利用海洋水族馆科普资源开发科技教育课程的探索[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6 刘大鹏;赵艳;;案例教学在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7 单娜娜;魏焕萍;徐忠伟;刘磊;张旭;张玲;田颖川;;高素质适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余红霞;;探析建构主义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施冰芸;;科技翻译课程范式构建——现代与后现代的融合与超越[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进;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课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张珍;高中语文阅读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艳;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施俊天;高师本科景观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整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9 鲍伟;我校“课内外一体化”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张洁静;流行歌曲: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和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9期

2 陈向东,王兴辉,高丹丹,张际平;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3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 黄荣怀;马丁;郑兰琴;张海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5 沈鹏;;重新点燃的web2.0激情——Twitter类网络应用的传播形态研究[J];东南传播;2009年01期

6 王霄宁;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产业集群建模及实证检验[J];系统工程;2005年03期

7 徐丽华,吴文胜;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8 张存刚,李明,陆德梅;社会网络分析——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9 郑钢;;Twitter的尴尬[J];互联网天地;2009年02期

10 关立雁;;大学英语教学移动学习模式研究[J];今日科苑;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从现;;模拟语言实验室教学与数字语言实验室教学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年09期

2 张天瑜;;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3 王富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倡导“自主—互动”的教学模式[J];惠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丁明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自主学习的实验[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万金湖;;网上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侯婕妤;;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7期

7 朴光秉;;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S1期

8 王芳;卢乃桂;;教学内容知识:教师教育中教学实践课程的重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9 朱铭;;网络学习社区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以Ning.com平台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4期

10 潘敏;;支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知识管理平台构建要点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志军;李志刚;;关于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思考[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刘n\;孙玫玫;张丽;;用参与教学法强化电视教材编导教学中的自主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高茅;杨亚萍;彭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探索[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庞维国;皮连生;;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温伟明;;自主学习活动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高应学;;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模式的转变[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陆凤瑾;;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寇立栋;;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丁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立体教学模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10 黄辉;李林英;林子慧;;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津中学 王鑫;理念要付诸实践[N];天津教育报;2010年

2 梁国祥;自主学习何其难何其假[N];中国教师报;2005年

3 刘燕;学会自主学习 塑造创新人才[N];安徽日报;2001年

4 蔡明;剖析: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潍坊市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 赵玉慧;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自主学习的心理效应[N];学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卢志民 肖胤 林明聪 特约通讯员 王裕;社会太浮躁教育太功利[N];湛江日报;2009年

7 ;远程教育 自主学习新时尚[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8 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校 袁军辉;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9 董志越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找准“短板”促均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曜明;“草根式教研”让课堂更精彩[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赛;儿童学习结果取向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君;封闭、开放与综合[D];河北大学;2011年

6 朱超华;教师核心能力发展与教师管理模式变革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强;知德共生:教师胜任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司成勇;从“学答”走向“学问”[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圣华;远程开放教育新型教学模式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闫兴亚;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妍芳;现代远程教育中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颜红;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纪亮;基于任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江岩;自主型网络学习模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牟波;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二次开发与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世洪;自主学习课件的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曾春妹;新课程下自主学习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钱玲;校园网环境下自主学习支持系统设计[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33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133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9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