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老区的社会教育
本文关键词:陇东老区的社会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陇东老区 社会教育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 主要成效
【摘要】:陇东老区的社会教育对象主要是工农劳动群众,总任务是普及群众教育,消灭文盲,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破除封建习俗,增进知识技能;动员方式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共同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教育内容包括识字教育、政治教育、军事教育和文娱活动;教学内容同群众的生产、生活利益紧密结合,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因分区政府重视,各级政府齐抓共管,陇东老区的社会教育取得了重要的成效。
【作者单位】: 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咙东老区的社会教育是以文化、政治、卫生和群众文艺为主要内容的民A教育,是陇东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A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它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曰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三个不同时期,特别是抗曰战争时期,这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正林;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几个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祥兴;;论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贾钢涛;;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3 王世禹;;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文化教育及其当代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8期
4 庞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0年24期
5 刘颖;;中共发展根据地教育思想的历史探索[J];桂海论丛;2009年02期
6 李晓明;;党在苏区和抗日根据地的农村文化建设实践——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J];传承;2011年12期
7 郑周;;近10年关于民国社会教育的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1年04期
8 王斐;;试析陕甘宁边区的乡村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黄正林;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几个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崔玉婷;;延安教育模式与邹平教育模式:近代中国乡村教育的不同路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树泉;;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工作述略[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夏淼;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欧阳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锄奸反特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李跃新;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崔玉婷;邹平教育模式与延安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李会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丽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鲍伯丰;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文化的变迁[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文静;延安《解放日报》在大生产运动中的社会动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曹平;革命与乡村社会变迁[D];延安大学;2011年
3 魏彩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赖燕茹;传播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徐春夏;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史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燕;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建设与制度创新[D];西北大学;2006年
7 李宇红;《解放日报》有关陕甘宁边区批评性报道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张王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易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的理论与实践[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赵静;论“班主任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秀丽;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扫盲运动的历史考察[J];近代史研究;2002年06期
2 李绵;;陕甘宁边区一次很有意义的文字改革试验——怀念吴玉章同志[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铁华;袁媛;;试论苏区社会教育的特点及现代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马会梅;;社会教育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探析[J];文教资料;2007年28期
3 王雷;;“开民智”、“作新民”——陶行知与近代教育家群体论社会教育[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杜芳;;中央苏区的社会教育及其当代启示[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毕晓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谐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9期
6 王雷;;我国近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7 任其怿;吕佳;;日伪时期内蒙古的社会教育概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熊才平;谢希俐;;教育技术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12期
9 鲁丽平;;论爱的教育实施途径[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年03期
10 郭星;试论素质教育环境的三元结构整合着眼点[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与市民生活同步——上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迟萌;;学生素质教育的整合——加拿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启示[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彭康清;;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韦树怀;;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结合[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5 李永贤;;俞庆棠的民众教育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蔡勇强;;略论中西古代教育内容之差异——比较与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7 蒋莉;;浅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8 王雷;;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王永昌;袁敬堂;;公主岭市区域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10 任钟印;;中西最早教育文献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绍兴市稽山中学校长 马德尧;明确教育分工 提高教育效益[N];绍兴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曾毅 通讯员 周美纯;青少年“成长驿站”[N];光明日报;2006年
3 吴凡;让青年成为城市发展强劲“引擎”[N];深圳特区报;2007年
4 记者 陈广琳邋实习生 练苏丹 通讯员 杨国强;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成绩突出[N];深圳商报;2007年
5 周刚;南通搭起社会教育新平台[N];新华日报;2007年
6 张永洲;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必须优先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李国伟 吴红梅;修武县大力营造社会教育大环境[N];焦作日报;2006年
8 李晓霞 董永前;“吃苦教育”要慎行[N];兰州日报;2005年
9 ;倾力打造青少年社会教育名片[N];郑州日报;2007年
10 余和军;社会教育要从大人抓起[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德生;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社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张研;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的社会教育[D];四川大学;2007年
3 侯瑞;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申国昌;守土经营与模范治理的双重变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征;在摇摆中寻求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先义;德育价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D];南京大学;2002年
10 常国良;近代上海商业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广山;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内容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江平;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述评[D];湘潭大学;2006年
3 符周利;南通童子祭祀仪式中的教与学[D];厦门大学;2009年
4 黄国庭;江苏公立民众教育研究(1927-1937年)[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王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冯绮云;我国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卫华;山东根据地的社会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嘉;论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施的奴化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吴晓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发展嬗变及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88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18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