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文化本质及其当代使命
本文关键词:教育的文化本质及其当代使命
【摘要】:实践基础上的规则展开、人类内在的精神文化标签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发生性揭示了教育的文化本质;而静态意义上的理论关照与诉求和动态意义上的逻辑建构进一步诉说着教育的文化本质。在急剧变革和发展的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转向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托和时代缘由。据此,澄清当代教育创新与发展需要拓展的文化内涵,追寻体现时代要求的文化价值目标,有助于揭示教育理应担负的文化使命。
【作者单位】: 上饶师范学院;
【基金】: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行为实证研究”(71163017)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教育的文化本质作为人类理智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教育承载着文化发展的功能好像并没有严重的学术分歧,然而,学术界对为什么教育能够承载文化的功能似乎缺少足够的证明,在他们看来,似乎教育天然地就具备着文化的建构与传承功能。可事实是,教育之所以能够传承文化并不在于其外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伏创宇;;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陈宏光;;新时期法治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法治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燕;;异种角膜移植的伦理考量[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田翠琴;赵乃诗;;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晓;洪亮平;;“再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创新方法初探——基于广东省“三旧改造”规划的辩证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光辉;;伦理视野下的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强;;论韩国新村运动的教育本质[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2 贾太珍,江启秀;关于创新教学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1年01期
3 张艳新;程爱华;;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6年02期
4 陶美重;;论教育消费的本质[J];教育与经济;2007年04期
5 叶晓玲;邱晓丹;;论现代教育的技术本质[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6 赵虹元;论教师主体性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罗胜文;;教育本质是解放人[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黄峥;;论教育伦理的本质[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11期
9 任友群;胡航;;论学习科学的本质及其学科基础[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5期
10 常登山;;研究事物的本质、规律(笔记之第二章第九节)[J];江苏教育;196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勇强;;略论中西古代教育内容之差异——比较与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2 陶美重;;论教育消费的本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任钟印;;中西最早教育文献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张凤兰;王世华;张新蕾;石秀印;;仁爱教育的学习成绩提升功能[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朱建新;;关于明武学的若干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李国钧;;论明清实学教育思想的发展与理学教育的终结[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吴元训;;德谟克利特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陈卫;;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发展轨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李永贤;;俞庆棠的民众教育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周德昌;;《北宋教育论著选》一书的前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越;从未来发展趋势出发,办适合学生的教育[N];天津教育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裴力;“需要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领跑者[N];中国改革报;2011年
3 张宁锐;王佐书:教育内容要“腌”到学生的心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李珂;我省中小学将增加民族精神教育内容[N];福建日报;2004年
5 华中师大教育学院 高培华;孔门君子之“学”新探[N];光明日报;2010年
6 张英禄(作者单位:东昌区委组织部);丰富农村教育内容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通化日报;2006年
7 秋风;国家教育的源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本报记者 赵庆国;“需要教育”登陆有助破解“钱学森之问”[N];中国改革报;2011年
9 记者 温江彦;江苏素质教育直取本质[N];人民日报;2001年
10 河北玉田大安镇中学 王旭明;教育要科学 方法要创新[N];大众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瑞;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徐征;在摇摆中寻求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先义;德育价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D];南京大学;2002年
6 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邓小泉;中国传统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宋U
本文编号:1201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0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