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研究
【摘要】:为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我们以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和儿童孤独量表为工具,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是否是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的各个项目和孤独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农村小学儿童不存在明显的孤独感,是否是留守儿童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观支持项目上,性别差异显著,在客观支持上,年级差异显著;在留守儿童中,孤独感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年级差异显著;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留守儿童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提高留守儿童对主观支持的感知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改善其孤独感状况的重要方法。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流动儿童心理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的成果,批准文号2012-GX-074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社会支持是个体能够利用的一种重要的外部资源,是个体生存与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它不仅可以降低个体对威胁的感知程度,缓解压力,还可以帮助个体迅速从创伤性情景中恢复过来,能提高个体处理危机的能力,还能促进心理健康①。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外部资源,父母的教养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霞;武岳;申继亮;邢淑芬;;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2 刘霞;范兴华;申继亮;;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3期
3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霞;武岳;申继亮;邢淑芬;;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2 郝振;崔丽娟;;留守儿童界定标准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小琴;学校本位智障儿童教育训练的家长支持模式之构建[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2 熊亚;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谢玉兰;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段玉香;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应付方式及其与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曾瑾;四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况及干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曾雷;打工经济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程艳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永刚;陕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苏萍;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3 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4 刘霞;武岳;申继亮;邢淑芬;;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5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6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7 王艳波,吴新林;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3年04期
8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9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10 王玉兵,栾焕俊,王黎,张建新;贫困高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赵景欣;申继亮;王兴华;;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2 刘霞;武岳;申继亮;邢淑芬;;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3 胡心怡;刘霞;申继亮;范兴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湖南省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研究;2008年04期
4 李永鑫;骆鹏程;谭亚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李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18期
6 仲玲;;江苏海安曲塘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J];生活教育;2010年05期
7 尹成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J];新课程(教师);2010年04期
8 任彩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2008年01期
9 汪丽;;由留守儿童引出的心理关照[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7期
10 呼占平;;亲情的味道:祖辈监护下留守儿童的心理感受[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心怡;刘霞;申继亮;范兴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刘霞;赵景欣;申继亮;;留守儿童日常烦恼与孤独感的关系: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的缓解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任彩霞;;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沈永健;吕航;肖海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吴汉荣;肖海雁;;高中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系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赵霞;邹泓;;对社会支持的归因与初中生主观感知的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春花;王大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尹靓;;大学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对专业性心理求助意愿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明君;留守儿童心理拓展训练营在我市启动[N];佳木斯日报;2008年
2 记者 吴采平 通讯员 高翔;七成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3 特约记者高翔;七成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N];健康报;2009年
4 衣晓峰 陈英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容漠视[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5 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 陈玉霞;留守儿童心理分析及对策建议[N];张掖日报;2010年
6 实习记者 严玉琳;走进心灵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N];雅安日报;2010年
7 尹香力;他们的童年如何安放?[N];贵阳日报;2010年
8 李金健 陈雯 莫延钦;精神留守儿童:家庭分工断裂的罪与罚[N];东莞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庆国;别像风筝一线牵[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10 西和县姜席镇王集小学教师 王增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N];陇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剑锋;湖北省城乡居民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唐海波;大学生焦虑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3 段玉香;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应付方式及其与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欣;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社会性发展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学业情绪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龚务;留守儿童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谢玉兰;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晓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君玲;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32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32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