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江苏省密切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12-20 02:21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密切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与启示 出处:《农业网络信息》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产学研合作 实践 启示


【摘要】:产学研合作是江苏创建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手段。研究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成效,指出江苏省产学研合作的实践对产学研合作较为落后地区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唐山学院基础教学部;
【基金】:唐山市科技局项目“唐山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编号:12140201B-15)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江苏省是我国的科技强省,“211”大学的数量仅次于北京。同时,该省不断加强与省内外学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本地产业的发展,迅速成长为我国沿海经济强省。自2006年,江苏省提出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以来,按照“产业牵引、创新驱动、科教支撑、政府促进”的原则,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胜杰,张毅;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及其网络特性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李洁;朱佩枫;熊季霞;;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政策体系现状及政策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7期

3 刘媛;;江苏产学研合作政策体系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飞;王秀丽;刘文婷;;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追溯及简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7期

2 何建平;岳松;吕伯皆;尹德志;;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王文婷;李南;;产学研网络组织的边界治理模型[J];价值工程;2009年01期

4 陈立泰;叶长华;;重庆市产学研联盟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5 王玲玲;李植斌;谢新宇;;基于“市场失灵”理论构建浙江省建筑业产学研联盟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20期

6 黄泽文;左晓丽;方静之;向安强;;载体共享与利益共赢:温氏集团“企业+高校”的科技创新范式[J];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7 彭华涛,谢科范;高科技企业创业社会网络的形式表征及特点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7期

8 刘鑫;王秀丽;;基于Stackelberg决策的产学研合作模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陈云;;产学研合作相关概念辨析及范式构建[J];科学学研究;2012年08期

10 杨玲娟;徐智勇;;江苏推进产学研合作实践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3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程庆辉;高速铁路科技创新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段晶晶;基于企业合作绩效的产学研合作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赵京波;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经济绩效研究与模式、机制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李琳;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叶伟巍;产学合作创新机理与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学文;基于知识的产学合作创新:边界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秋英;国际研究型合作组织(RJVs)合作创新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骞;校企合作伙伴选择的指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信息服务平台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陈飞宇;高校与民营中小型企业科技成果对接平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艳;基于系统论视角的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障碍性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白家亮;武汉城市圈产学研联合创新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林轩;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桑玉昆;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戚文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效率评价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泽聿;国际视野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联盟发展模式的选择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10 辛爱芳;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策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陶爱祥;;江苏产学研合作水平的区域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10期

2 熊季霞;李洁;朱佩枫;卜胜娟;;江苏省产学研合作主要模式及发展对策[J];经济与管理;2011年07期

3 赵丹萍;;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22期

4 刘媛;吴凤兵;;江苏三大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1期

5 宋健;陈士俊;;国外产学研政策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泽一;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英俊;政府引导产学研合作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杨晓丽;厦门市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胥思省;;浅谈张謇教育思想与实践及其对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报业;2011年10期

2 谢彦波;;新加坡以儒家伦理开展学生德育教育的实践与启示[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唐贵平;电力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新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0年01期

4 韩骅;90年代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5 刘箭;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思考——由“与狼共舞”现象所引发出来的话题[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周敏雪;潘茜茜;;对教师专业化内涵的再理解及其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佘国纲;罗弨重“素养教育”的思想与实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年03期

8 张海燕;;维果茨基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近10年来的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9 陈竞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张婷婷;戴桂君;;雷沛鸿的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晓燕;;青春期,呼唤爱的辅导 一堂心理辅导课的启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张铁明;;中国教育市场的特点及其启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程东元;刘雍潜;;AECT新定义的特色与启示[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4 孙爱东;;浅析安全管理积分制考核的创新与实践[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曲铁华;马艳芬;;论丁文江的科学教育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杨艳霞;;关于陶行知社会与个性教育思想研究的调查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7 李云;;让人文精神在素质教育中闪光[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曲正伟;;美国缩减班额计划的实践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王文婷;高成;;“李约瑟问题”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胡松妹;;自主探究式心理健康教学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长哲邋姚少雄;广东产学研战略联盟遍地开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2 记者 金鑫;教育媒体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卢育辉 黄茜 通讯员 潘珊珊;“典范”是 这样创造的[N];广东科技报;2009年

4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正宪;如何走上教学智慧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杞人 朝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N];科技日报;2010年

6 专栏主持人 宋晓梦;法国“做中学”项目给我们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7 周龙;山西省吕梁市教育考察团来澄[N];江阴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鲍东明;观念虽新 更需实践[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诸暨中学校长 潘国权;德育教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实践[N];浙江日报;2000年

10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教授 徐声汉;“一树百获”的启示[N];中国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颖夫;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丁林兴;“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何光全;1949-1981年中国教育批判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徐湘荷;生态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唐爱民;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兆雄;网络高等教育学习支助服务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洁;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鲁杨;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黎佳;公立学校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爱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曾鸣;美国PDS的探析与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宿向东;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8 向岩兵;论经济改革对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坤;明清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10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10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4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