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文化研究视野下的学校效能改进
本文关键词:学校组织文化研究视野下的学校效能改进 出处:《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深受企业文化研究的影响,学校组织文化研究形成了一股热潮。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学校效能的改进。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要素、层次结构、优秀特征等不同方面和向度的研究,有助于学校组织效能的改进,但学校组织效能的改进还面对着许多组织文化研究的困境。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2YJA880015)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71
【正文快照】: 效率、效益和效能一直是教育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已经成为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概念。学校效能更加强调学校达成教育目标的能力,学校效益更加强调学校教育所带来的经济效果和社会利益,而学校效率更强调学校工作的有效质量和状态。它们是三位一体的。文化之于组织,犹品性之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季诚钧;肖美良;;中外学校组织文化研究之比较[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英;区域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选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王涛;;建设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建筑——感悟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软件学院教育大厦方案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3 戴维海;黄春;高振华;;高职教育文化引进融合企业文化的认知与运作——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引进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为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罗兴根;教育平等与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两种态势[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查啸虎;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翟莉;学生家庭文化:影响师生关系的“远位变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李雪彦;;政府认同的二维理论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孙志飞;;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林滟茹;;浅析大同之世的礼乐萌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明星;郝春东;殷融;;文明的显化:文明与潜意识关系的新视角[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蔡灿泉;;潮汕文化的霍福斯泰德架构分析及其对地方政府治理的启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3 高政;;教育公平的文化视角[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季苹;;美国激进的非学校化思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孙俊三;谢丽玲;;论西方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炳华;江顺;;文化融合:多校区大学建设不可或缺的工程[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7 林文才;;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峥;;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归化和异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有富;;促进贵州民族高校建设的几点思考[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叶萍;;浅议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流动的问题——基于对教育资源的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宫丽;精神家园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姜一蕾;关于在义务教育中实施市级统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潘娟;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芦杰;基于生态足迹的黑龙江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李丽;论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琼;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J];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2 唐京,陈卫旗;从“组织气氛”到“组织文化”——概念发展的逻辑[J];心理学动态;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乃桂;张佳伟;;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走向结合的理论基础的探讨[J];教育学报;2007年05期
2 薛国凤;陈希红;;英国学校改进中的教师领导力开发及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孙河川;;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研究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国际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学会[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4 吴言;;学校效能:一个新维度[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07期
5 汤林春;;我国大陆十四年来学校效能研究现状及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4期
6 谌启标;学校效能研究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7 郑文;学校文化、学校效能及其关系的理论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00年01期
8 孟繁华;构建现代学校的学习型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9 徐然;;学校效能理论探讨与提高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2期
10 张煜;学校效能评价——一种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与质量监控的理论与方法[J];中小学管理;1997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屏;杨中超;;对学校效能增值评价的回顾与反思[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杜屏;李琳琳;;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我国学校效能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淑华;张晓丽;;大学组织文化对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机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晓丽;张淑华;于文明;徐长江;;领导行为与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小栋;孙河川;;辽宁省校长领导力要素差异测评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娇;;教师集体效能: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新视角[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玲;;论学校营销[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胡平;;中学教师心理契约违背与职业发展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家美;戴海崎;;几种教育增值评估模型的比较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许苏;;美国《教育领导标准》和《教育领导政策标准》的制定及其启示[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莱州市教研室教科所 彭慧;学校管理文化的生态特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李军;香港学者眼中的校本管理与学校效能[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操太圣;寻找学校变革的领跑者[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处 陈如平;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铁军;走向文化的几点思考[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6 李国伟 吴红梅;修武县大力营造社会教育大环境[N];焦作日报;2006年
7 湖北师范学院教授 聂亚珍;绩效工资:一把双刃剑[N];黄石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蒋建华;基础教育改革,已到“制度突破”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陈光前;在教育实践中催生教师“拔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蒋建华;学校克服平庸走向优质[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姜飞月;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全印;学校文化建设: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贺菲;教学效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海英;学校组织的行动逻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许爱红;基于证据的学校持续改进[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晶;学校效能提升的框架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杜彩红;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建设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雪;教师抗拒课程改革的文化解释[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4 林海燕;文化视野中的有效学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菲菲;学校改进的新制度主义学派视角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家美;教育增值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艳会;美国改进低绩效学校的教师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翁乾明;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志勇;美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演进[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娟;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演进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23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2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