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自我认知特点及交往决策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自我认知特点及交往决策 出处:《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自编问卷调查了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自我认知及交往决策特点。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与同龄人交往方面信心不足,对自己的交际能力和交往现状并不满意;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交往仍然属于一种单一层次的交往。在与别的民族同学交往时,尊重、信任和理解是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与少数民族同学的沟通过程中,要熟悉其他民族的心理特征,运用巧妙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zyz2011086) 西北民族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JPKC2011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已有研究表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人际应对能力相对是比较高的〔1〕。另有研究发现,民族院校中不同民族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上有着一定的差异,认为应重视培养大学生在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正确评价自我和悦纳自我〔2.3〕。自我概念、自我价值感表现在许多方面,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学德;不同民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研究[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梁红;黄希庭;;大学生人际适应“二年级现象”的辩证解读[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3 周鹏生;;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关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4 周爱保,高学德,刘燕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比较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玉芹;崔茂应;;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调查与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2 杨玉芹;崔茂应;;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调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1期
3 高颖;;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J];才智;2011年36期
4 鲍娜娜;闫兴华;;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万黎;论自尊与健全人格的关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李苑凌;谢朝晖;;自尊心理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杨金云;蒋代新;;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利的缺失与回归[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3期
8 武咏梅;;电影——大学生心灵的滋养剂[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9 张婷婷;;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与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10 翁洁;林晓静;黄文兰;李乐琴;王东宇;;不同家庭环境的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魏俊彪;胡春博;;大学生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2 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金明;品牌钟爱结构维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品牌忠诚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石伟;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良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成绩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新冀;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人际关系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青涛;青少年运动员对体育明星崇拜现象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颜芹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兴红;福州市初中阶段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磊;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动机与效果主观评价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建;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导向大学生3G手机心理评价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9 齐鑫超;中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特点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瑜;高中生职业生涯探索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巴图;吕明杰;王海丽;王家同;;军校大学生校园压力的年级和性别差异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3 柳春香;任泽港;江雅;;大学新生适应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3期
4 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敖洁;邓治文;吴利存;;大学新生逆境商数及挫折教育策略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7 褚远辉;尹绍清;;“二年级现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9期
8 黄竹;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9 胡维芳;维、汉族大学生自我概念特点的跨文化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施丽君;应小芳;;生涯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自我概念、人际适应与生涯决策的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钢;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朱慧敏;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控制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敬少丽;;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女性主义对知识论的批判及其方法论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韩建涛;葛明贵;;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6期
3 蔡婷婷;丁邦平;;西方比较教育研究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4 倪胜利;;以有形把握无穷——分形理论对教育研究的思想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熊岚;陈明立;;美国“2+2”教师评估法的实践经验及启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6 任定保;;“聋子青蛙”的启示[J];山东教育;2005年31期
7 李颖;;生活价值教育计划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黄廷富;;从明清艳情小说看青少年的性教育[J];中国性科学;2007年04期
9 顾伟黎;;浅析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10 张丽萍;;日本英语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晓燕;;青春期,呼唤爱的辅导 一堂心理辅导课的启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张铁明;;中国教育市场的特点及其启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程东元;刘雍潜;;AECT新定义的特色与启示[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4 杨艳霞;;关于陶行知社会与个性教育思想研究的调查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曲正伟;;美国缩减班额计划的实践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王文婷;高成;;“李约瑟问题”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进今日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习研究的启示[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章凯;;兴趣研究对教与学的启示[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席咏梅;;教师家访的启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曾芳;丁成标;;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宣俊;谈学校减负工作中的方法论[N];法制日报;2001年
2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正宪;如何走上教学智慧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专栏主持人 宋晓梦;法国“做中学”项目给我们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4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教授 徐声汉;“一树百获”的启示[N];中国医药报;2000年
5 张国斌;得失与启示:从“吃馄饨”谈起[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山东兖州一中 张允公;韩国教师城乡互换制度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7 肖云;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的启示[N];广安日报;2005年
8 本报通讯员 韩克旺 张建军;“他山”归来谋“攻玉”[N];陇东报;2006年
9 王磊;莱芜“校校通”工程的启示[N];科技日报;2003年
10 杜连义;字典进考场的启示[N];中国改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4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何光全;1949-1981年中国教育批判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杜文军;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小微;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兵;哲学解释学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洁;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爱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曾鸣;美国PDS的探析与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宿向东;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6 向岩兵;论经济改革对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坤;明清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9 李海燕;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冯蕙;美国特许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27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27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