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陶行知与鲁迅

发布时间:2018-01-02 17:02

  本文关键词:陶行知与鲁迅 出处:《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陶行知 鲁迅


【摘要】:作为民国时期的著名人士,鲁迅与陶行知对当时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陶行知在鲁迅去世之后,致力于《鲁迅全集》的出版工作,学习和纪念鲁迅,遵从鲁迅的革命指示,继续为中国的民主斗争事业而奋斗。可以说,鲁迅是陶行知后期革命事业的导师。
[Abstract]:As a famous pers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Lu Xun and Tao Xingzhi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cause of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Tao Xingzhi after Lu Xun 'death, is committed to "the complete works of Lu Xun" published work, learning and memory of Lu Xun, to follow Lu Xun's instructions to continue the struggle for the revolution, 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China cause. It can be said that Lu Xun is Tao Xingzhi later revolutionary mentor.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学家群体的学术与生活研究”(13YJC88004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鲁迅(1881—1936)与陶行知(1891—1946)之间存在着太多的相似性。鲁迅为浙江绍兴人,陶行知祖籍也是浙江绍兴;他们都为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贡献了55个春秋;1936年鲁迅逝世后,在其追悼会上,鲁迅的身体上覆盖的旗帜书有“民族魂”三字,十年后的1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学义;陶行知在美国征订《鲁迅全集》[J];鲁迅研究月刊;199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风;金成林;;行以求知知更行——介绍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补遗一卷)[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1999年01期

2 石奇印;陶行知的师德及其现实意义[J];池州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3 吴星云;“到民间去”:民国初期知识分子心路[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邓睿;王健;;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催生教育家的现实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5 徐明聪;;胡适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J];安徽史学;2012年05期

6 余子峡;陶行知与近代中国教会教育(续)[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6期

7 卓进,王建军;论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8 杨正蒙;;陶行知女子教育思想探析[J];教师;2011年23期

9 关连芳;;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之我见[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年03期

10 姚群民;;《救国时报》对全面抗战爆发前陶行知抗日救亡活动的报道与宣传[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6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永生;《申报》的对日舆论研究(1931.9~1937.12)[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擎华;陶行知与民国社会改造[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兵;民国时期教育救国派知识分子价值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彦肖;留学生与民国职业教育(1912-1937)[D];西南大学;2012年

3 涂雪峰;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郑艳萍;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秦瑜;陶行知文化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6 何飞;陶行知、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的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丹;张雪门幼儿园行为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程洁;陶行知关于乡村学校课程教学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海粟;陶行知生活课程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灵艳;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西芹;;“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与他的育才学校[J];今日重庆;2007年07期

2 ;重庆举行陶行知塑像揭幕仪式[J];爱满天下;2004年04期

3 胡淑云;陶行知对育才学校的管理成功的尝试[J];中小学管理;1993年05期

4 萧宗六;;简论陶行知的办学思想[J];中国教育学刊;1991年05期

5 张启华;;陶行知德育思想初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6 张沪;;教育家张宗麟的坎坷一生[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2001年07期

7 陶铮;;深切的怀念 不懈的追求——读陶行知家书有感[J];爱满天下;2006年05期

8 陶鹤;;我和爷爷陶行知在重庆[J];生活教育;2010年06期

9 王承鳌;;研陶立论 育才创新——析育才学院求索行知路[J];生活教育;2009年11期

10 鲁风;曾国华;;“世界上没有比‘育才’更好的学校”[J];中小学管理;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加拿大唐纳德回忆陶行知[A];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陈屏;;学习陶行知 研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3 陈志昂;;浅谈陶行知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卓国卫;;试论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魅力——参加全国陶研骨干培训有感[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5 张志刚;;陶行知的人格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卫建国;;陶行知先生是我党的亲密战友[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7 冯素陶;;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8 李大章;侯怀艮;;试论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9 梅汝莉;;试析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历史渊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肖凤兰;;学习陶行知职教思想 造就新型“生利人才”[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计方胜;校长的权威从何而来[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友文;让德育渗透更为自然[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张树伟;暑假就到了,我们来读陶行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马鞍山 张曙光;屯溪发现陶行知创办的《生活教育》杂志[N];黄山日报;2009年

5 杨平;教育要教人过上诗的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记者何敏 采写;育才学子的行知情节[N];重庆日报;2004年

7 王运来 龚放 罗静;秀绝金陵第一声(中国名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康叙五;在兰州首倡陶行知教学思想的台和中[N];兰州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苏令;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祝彦;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擎华;陶行知与民国社会改造[D];山东大学;2008年

2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俊;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陆克俭;发现与解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永生;《申报》的对日舆论研究(1931.9~1937.12)[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庆东;对陶行知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比较及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许琼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涂雪峰;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刚;陶行知学校民主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长贵;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林永希;陶行知的教师教育思想与我国教师专业化[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张婷;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中学德育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春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秦瑜;陶行知文化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10 廖瑜;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70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70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3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