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教师教育生活的“习惯化”及其超越

发布时间:2018-01-05 10:44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教育生活的“习惯化”及其超越 出处:《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 教育生活 习惯化 超越


【摘要】:教师教育生活的"习惯化"是一种不良的教育惯习,表现为:习惯于旧的教育观念;习惯于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习惯于现代教育制度的统一规范;习惯于教条化的"教"教材;习惯于固定、刻板化的教学过程;习惯于倦怠生存。它们的存在对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只有超越教师教育生活的"习惯化",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的健康发展。超越的路径有: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观;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促进教师有效的反思;激活教师的创新思维。
[Abstract]:The "habitua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life is a bad habit of education, which is manifested as follows: getting used to the old educational concepts; Accustomed to the traditional role of teachers; Accustomed to the unified norms of the modern educational system; Accustomed to dogmatic "teaching" teaching materials; Accustomed to a fixed, stereotyped teaching process; The existence of them hinders th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 Only beyond the "habitua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lif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pecialty, the way of surpassing is: renewing teachers' educational concept; Changing teachers' role view; Awaken teachers' consciousness of self-development; To promote effective reflection of teachers; Activate teachers' creative thinking.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教育习惯是一种教育的生活方式,它反映了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它有好习惯和不良习惯之分。不良的教育习惯是一种“惰性”,本身蕴含着拒绝变革、拒绝反思、拒绝创新之意。这里的教师教育生活的“习惯化”是指教师教育生活的不良习惯,它阻碍着教师主动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培;;生命的背离:现代教师的生存状态透视[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2 吴惠青;论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3 吴小贻;;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解读及实现[J];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马杏苗;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胡荣;;极权主义下的诗意与苦难——论君特·格拉斯小说的历史反思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刘志;;悲剧性作品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张亚丽;;博尔诺夫空间观对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计彤;;人居聚落后城市化走向的生态哲学探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佳;;中小学STS教育的反思——基于《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的解析[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田鹏颖;;社会工程——现代社会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10 肖靓莎;彭希林;;浅析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大学生学习力的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9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晓芳;中职实践课教师专业自主权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沙小妹;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5 曹燕宁;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6 田亚婕;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班主任专业素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福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启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9 杜坚冰;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建群;“过”与“不及”[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铭铭;选择一种“人的概念”[J];读书;2000年02期

2 张建邦,白岩;论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3 徐苑蔚;;教师专业自主权的限制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06年09期

4 吴志宏;把教育专业自主权回归教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9期

5 洪秀敏;庞丽娟;;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6 张曙光;生存哲学的命意及其当代旨趣[J];哲学动态;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昌伦;;名师不是评出来的[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9年05期

2 李润洲;叙事研究:改进教师的教育生活[J];教师博览;2004年08期

3 李润洲;叙事研究:改进教师的教育生活[J];上海教育;2004年06期

4 张济洲;孙天华;;教育叙事:教师日常生活意义的呈现[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5 孙芳明;浅析哲学视野中的教师需要与教师专业发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汪振德;“开水瓶”中的管理哲学[J];教书育人;2005年27期

7 时淑敏;;平等与超越——浅谈师生关系[J];考试周刊;2007年43期

8 王玉国;;论教育的生命诉求[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04期

9 王玉国;;绝处逢生:教育的生命转向[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玉国;;绝处逢生:教育的生命诉求[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2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卢毅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定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友仁;;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意识的更新[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6 蒋晋红;;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是关键[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7 潘小莉;;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及其影响浅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王金道;;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多纬度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徐燕萍;;教育是农业,教师当何为?——论生态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整体教育”职能[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余峥嵘;;做一个“会说话”的老师——浅谈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振海;过一种普通而幸福的教育生活[N];中国教师报;2011年

2 杨千;教育是为了师生一生幸福[N];中国教师报;2010年

3 山东省平阴县教师培训中心 王永军;为教师打造幸福的教育生活[N];江苏教育报;2011年

4 李益众;教育研究不应疏离教育生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赵雪力 董映雪;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6 广东教育学院副教授 许锡良;“教育自传”的正效应[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马晖;让孩子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本报记者 周波;教育 应该是幸福完整的生活[N];成都日报;2007年

9 山东省泗水县济河街道龙湾套小学 张学勇;一次讨论引发的思考[N];中国教师报;2011年

10 朱永新;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机与救赎[D];苏州大学;2009年

2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薛晓阳;学校制度情境中的学生道德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承敏;教育随笔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5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6 任永泽;教育知识的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禹云闪;交互主体与德育师生关系的重构[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2 陈艳;从习俗的角度审视学校道德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彦(韦华);论“因材施教”[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卜茂荣;教育生活的发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琼;变革与超越:课堂教学发展价值的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翁丽霞;论课堂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秋明;“言说”与“倾听”的教育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宋时春;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对课程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浩;关于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秋颖;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382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82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6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