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与人格因素、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6 02:26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及与人格因素、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出处:《教育与职业》2013年3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成瘾 应对方式 人格 大学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瘾对青年大学生身心的危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问卷、肖计划等修订的应对方式问卷以及卡特尔16PF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研究网络成瘾大学生与大学生总体在应对方式、人格特质方面上的关系,揭示网络成瘾内部动因。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幻想""合理化"因子,以及人格特质的"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等因素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性别的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应对方式和人格特质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he harm of internet addiction to young college students' body and mind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adopts the questionnaire of Internet addiction compiled by Young. Xiao plan and other revis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Cattell 16PF questionnaire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ternet addiction students and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overall coping style. The relationship of personality traits reveal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ctors of "problem solving", "fantasy" and "rationalization" in coping style between Internet addicted students and ordinary studen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actors such as stability, excitability and daring of personality traits. At the same time. Internet addiction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also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coping style and personality trait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工作部(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工作部(处);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当今,网络成瘾对青年大学生身心的危害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高校每年因各种原因而退学的大学生中,沉溺网络学生的比重过半,且因沉溺网络而严重影响学业乃至退学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的有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的研究大多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卫根泉;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杨海燕,李志强;试论青少年网络心理中存在的问题[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李望舒;西安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3期

4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维良;教师的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张力为;信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张力为;效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杨清;李艳翎;李军;;运动员应激应对策略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5 曹晖;肖伟;曹聘;王鹏;;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关系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吕薇;英玉生;;浅谈高职生应对困境的方式及特点[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宋向春;;大学生网络行为矫正及引导研究[J];才智;2011年30期

8 冯晓伟;;大学专科生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J];才智;2012年04期

9 毛艳霞;;大学生孤独感频度和强度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10 张广磊;;高职生就业稳定性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苏家文;沈新宇;赵少雄;;高校体育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罗国志;;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精神卫生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师建国;;网瘾的研究进展——形成机制与诊断[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琼;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心理应激及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毕重增;自信人格理论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6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董会芹;3-5岁儿童同伴侵害的一般特点及其与应对策略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曜;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钱晓燕;苏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伟珍;高中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建美;高职新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花;消防官兵职业压力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胡书兰;大学生情绪弹性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D];河南大学;2011年

8 吴倩;自我分化、应对方式及婚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杨东蕾;团体辅导改善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段丽娥;医学生考试焦虑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略论网络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何小明;论虚拟社区中的青少年行为与心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孙召路;论传媒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其防治措施[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楚丽霞;网络社会中青少年德性的创造[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3期

5 宋德如;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及其教育干预[J];青年研究;2000年11期

6 杨彦平,崔丽娟,赵鑫;团体心理辅导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矫治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7 李秀敏,阴国恩;大学生上网行为与人格特质相关性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8 崔丽娟,刘琳;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9 江楠楠,郭培芳;国外对因特网成瘾障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10 崔丽娟,王小晔;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海波;吴一智;曾永锋;彭姝丽;陈寿隆;;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2 孙圣涛;姚誉羚;;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3 苟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心理症状的相关分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赵云龙;赵建新;;人格、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5 郎艳;李恒芬;贾福军;;网络成瘾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年11期

6 康红英;张轶杰;陈蛟;;网络成瘾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上海精神医学;2009年02期

7 谭雪晴;;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的相关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8 张海芹;陈录生;;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及其归因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9 刘凤娥;;从逆境中发现意义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3期

10 陈立新;姚远;;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从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二因素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三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应对方式、人格及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张晶;王才康;;军人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姚斌;王延松;;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状态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恩界;;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青少年网络依赖的关系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岚;刘爱书;;中学生负面身体自我及与人格、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宫本宏;;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治疗的研究——附30例临床报告[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张拓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实施综合防治的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高文斌;陈祉妍;;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团体治疗疗效评估[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梅松丽;;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A];首届全国网络成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一凡;网络成瘾与疏导[N];辽宁日报;2001年

2 周运珠;网络成瘾者交际能力差[N];大众卫生报;2003年

3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理门诊硕士 黄秀琴;网络成瘾像赌博[N];健康时报;2004年

4 市广济医院主任医师 梅其一;网络成瘾可致双重人格[N];苏州日报;2005年

5 江彩云 曾文亮;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N];光明日报;2003年

6 记者阎红;小心“网络成瘾综合征”[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杨家洛;久用电脑造成“心理死亡”?[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赵宏;如何对待青少年网络成瘾[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9 崔景贵;网络成瘾与信息节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博爱心理咨询专家执行主任 刘铁刚;网瘾不宜一概列为精神病[N];北京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武忠刚;越南青少年人格特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5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金庆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梁瑛楠;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玉花;中国传统人格思想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杨海燕;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梦玲;初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其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义;驻高原武警边防军人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3 韩艳萍;蒙汉高中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关系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英武;警察心理压力、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何国刚;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李正平;自杀未遂者的人格特征、防御机制、应对方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徐秀云;城市初中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马洁;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9 孙雄辉;大学生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颖;中学生网络成瘾量表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85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85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4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