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基于AHP的数学试题难度模糊综合评判

发布时间:2018-01-06 17:03

  本文关键词:基于AHP的数学试题难度模糊综合评判 出处:《教育科学》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层次分析法 试题难度 模糊评判


【摘要】: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中,试题难度的预估和控制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公认的难点。传统上,试题难度的预估和控制主要是依靠命题专家的经验,通过定性分析判断而得出,其主观随意性较强,预估的精度也难以保证。本文提出采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试题难度进行预估。其基本思想是利用AHP方法和模糊数学原理对命题专家的经验进行科学化总结和提炼,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试题难度进行综合评判。本方法应用于大规模教育考试数学试题的难度预估和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但减少了主观随意性,在预估的精度和稳定性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试题难度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实用性强、具有处理时变和非线性的能力、使用方便,在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bstract]:Mass education examination, forecast and control difficult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also is the difficult point. Traditionally, prediction and control difficulty is mainly rely on the proposi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experts,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judgment that the subjecti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AHP to estimate the difficulty. The basic idea is to use the AHP method and the scientific summary and r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fuzzy mathematics proposition experience of experts, mak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by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difficulty of predic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method applied to large scale examination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Not only reduces the subjectivity, in the prediction precision and stabi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difficulty of fuzzy comprehensive The evaluation method is very practical, has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time-varying and nonlinear, and is convenient to use. It has a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large-scale education examination proposi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2012年度市级项目“大规模教育考试试题难度模糊综合评判研究”(B12138)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4.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试题的难度是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确保大规模教育考试试题难度处在合理的范围是科学化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教育测量学家Stenner所说:如果命题者不能说出这道试题为什么比那道试题难,那么他就根本不知道他在测量什么。可见,对试题难度的把握在命题过程中是非常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钱会;席文娟;;基于AHP权重的模糊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毛竞飞;;高考命题中试题难度预测方法探索[J];教育科学;2008年06期

3 欧阳靖雯;王月明;张现乐;刘燕;;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风险分析及MATLAB应用[J];四川建筑;2012年02期

4 姚孟臣;数量化方法在试题难度预测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3年02期

5 卢正勇;;标准参考性考试试题的内容难度及其专家共同评判法[J];应用概率统计;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琥庭;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其在教学评估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李洪文;侯峰;范恩强;;模糊综合评判在灭火救援指挥效能评估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2010年09期

3 蒋培玉;沈斐敏;凌丽芸;;城市隧道机电系统模糊综合安全评价[J];安防科技;2011年07期

4 王庆生,曹健,刘维平;一个基于模糊综合评判规则的干部评测系统[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刘丽,周新;模糊综合评判在建筑设计方案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3年05期

6 张恒;用大蒜及其提取物保鲜蔬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7 黄海;;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8 杜世平;汪建;马文彬;;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校园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9 孙晶;陆小雪;张丽华;;南瓜莲藕复合果蔬汁制作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10 王慎敏;于海泳;陈昌春;马其芳;;综合效益评价视角下土地整理项目方案择优研究——以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学进;董玉革;;基于离散模糊事件隶属函数的模糊可靠性分析[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姚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韩亚南;宋金杰;;基于模糊积分的医学情报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张辉;李永级;韩晓光;;基于AHP和模糊评判的船员安全值班水平评估[A];第二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夏藩;;“极大可能性估计”中参照函数的选择[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戴祯平;;贵州省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能力模糊评判应用[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7 熊鸿斌;刘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合肥市为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8 李春萍;;基于分布特征的海淀区垃圾清洁站及居民小区大气质量模糊评价[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9 杨红玲;吴建军;;应用模糊综合法评析企业财务结构状况[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唐忠华;王鑫;杨松年;;基于三角模糊数属性层次模型在军事决策中的应用[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培雷;考虑隔墙影响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灾场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叶笠;基于统一节点电压增量比向量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赖军臣;基于病症图像的玉米病害智能诊断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唐丽;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杨玉芬;基于模糊数学的机械零件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郝学军;铁路多经效益型物流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夏萍;灾害应急物流中基于需求分析的应急物资分配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曹芳;电力市场体系协调运作模式研究与实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王宏亮;钢铁企业多粒度分型生产计划管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训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品牌培育:文化战略的视角[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守军;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媛;基于灰关联及其预测的煤矿安全管理及事故预警方法[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单文娟;铝电解槽焙烧与启动过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顾之宇;自动钻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及其实现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5 王焯;基于模糊理论的尾矿坝安全现状综合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乔小琴;基于灰理论的土石坝安全监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李善花;中国种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苌占波;咀嚼机器人建模与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郑婧;阜新市细河以北主体功能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王岩;电动轮自卸车轮边减速器可靠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佘娜;;基于熵权的Fuzzy法在工程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厉艳君;杨木壮;;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综述[J];地下水;2007年05期

3 兰文辉,安海燕;环境水质评价方法的分析与探讨[J];干旱环境监测;2002年03期

4 王建军;杜丹丽;;哈尔滨市华山路改造工程施工风险评价[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年01期

5 谭云兰,丁树良,辛锐铭,冯慧君;基于IRT模型参数的BP神经网络估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17期

6 朱玉明;张永军;沈瑞鹤;赵世强;;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风险分析及控制[J];建筑技术;2011年01期

7 董圣鸿;漆书青;戴海琦;丁树良;;题目难度、区分度参数人工赋值方法的研究[J];考试研究;2005年01期

8 梅学彬,王福刚,曹剑锋;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及探讨[J];世界地质;2000年02期

9 马农乐;赵中极;;基于层次分析法及其改进对确定权重系数的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年11期

10 黄建文;李建林;周宜红;;基于FAHP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7年1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正玉;高中物理能力倾向测验难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增木,王仁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方法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高中文;宋伟伟;;一种基于AHP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J];信息技术;2006年12期

3 刘慧芳;杨晓明;;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S2期

4 潘峰;;基于AHP方法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李艳军;王广;;层次分析法在评价体系中应用的一点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30期

6 陈伟;层次分析法在教师年度评估中的应用[J];辽宁财专学报;2001年03期

7 陈敏娜;;教师招聘程序的数学建模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4期

8 姜信君;;教学质量评估的赋权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3期

9 顾培中;黄海涛;徐明强;;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李兴敏;;结合层次分析法对网络课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笑云;;一种综合评估教师工作的数学模型[A];数学及其应用文集——中南模糊数学和系统分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卷)[C];1995年

2 施丽君;隋光远;;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黎;申继亮;费广洪;;无标度的层次分析法在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陈学志;吴清麟;陈柏熹;;以线性对数潜在特质模式探讨中文远距联想测验试题成份对试题难度之影响[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杨元利;;基于AHP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析[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朱一军;刘朋;;关联分析在浦东新区教育信息化指标优化中的应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李娟;考完试 老师直叹当学生不易[N];成都日报;2005年

2 郝鸣宏邋冯耀斌;山西武乡教育事业飞速发展[N];西部时报;2008年

3 杨娟 丁建福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构建县级政府教育职责评价指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慧麟;论多项选择题题序对测试焦虑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金英;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及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霞;远程教育质量评价的分析与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张立新;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及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祖文清;开源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及其学习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韦妙;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施丽君;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侯丽平;对网络学习者形成性评价及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金天泽;高校网络课程工作量计算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吴健峰;基于模糊规则的现代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云高;基于Web的督导评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8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88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5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