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问题与责任“:极化”社会中的义务教育

发布时间:2018-01-09 20:31

  本文关键词:问题与责任“:极化”社会中的义务教育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问题 责任 极化社会 义务教育


【摘要】:"极化"是当代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断裂现象,社会阶层被区分为极富和极贫两极,中间阶层日趋贫困。当代中国社会的"极化"现象日趋明显,财富和资源被相对集中,社会分层日益趋向于稳定和固化,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减少,学校教育在社会升迁中的作用开始减弱。城市和乡村、主城区和郊区、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明显,学校教育越来越被区隔化,优质教育资源被相对集中,部分人群在义务教育阶段被边缘化,成为接受义务教育的不利群体。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品牌战略"使义务教育发展走入了误区,各级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与公平发展的首要责任担当者。
[Abstract]:"Polarization" is the fracture phenomenon of contemporary social class structure, social stratum is divided into rich and very poor poles, the middle class became poor. China contemporary society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bvious, wealth and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creasingly tends to stability and curing, liquidity between different classes to reduce the role of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society, the promotion began to wane.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 the city and the suburbs, the boundaries between high schools and weak schools are more and more obvious, more and more school education segment,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part of the population is marginalized in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become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to receive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brand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to the errors,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is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balanced and equi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la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BHA100047]
【分类号】:G522.3
【正文快照】: 一“、极化”与分层:中国当代社会的现实1.“极化”现象:现代社会的一种趋势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理想状态的社会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分层结构,居于塔尖、塔身和塔基的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布,居于塔尖的是极少数人,居于塔身和塔基的是绝大多数人。居于塔尖的永远是极少的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水红;;被围困的教育: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社会阶层生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谭智奇;廖顺余;冼平芳;;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3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王春伟;刘云涛;王俊;;我国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5 丁德光;;农村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6 李琼英;;基于社会分层视野下的利益表达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卢昌文;;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阶层关系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陆益龙;;社会主义市场转型中的文化矛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曹小华;;构建和谐社会之弱势群体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吕国光;高贵忠;;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分配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东波;颜宪源;;社会工作视阈下弱势群体抗逆力激发路径的思考——基于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现状的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郑丹丹;;弥散的低度不平等——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徐昕;;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湘林;;中国的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历史比较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6 黄典林;;媒体主流叙事的边缘解读及其社会逻辑——以北京大栅栏地区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李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对浙江金华农村居民媒介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8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姚培娟;;浅谈户籍制度背后的意义——从户籍制度看我国的城乡格局[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何晶;;中国大众传媒对本土中产阶层的话语建构现象初探[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8 姚瑞;基于资源的创新网络与知识获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兰;小议社会变迁下转型中国的法院司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匡纯清;城市低收入社区构建学习型社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符婕;论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监管法律制度[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朱厚刚;文学身体的移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学梦;后现代语境下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翔;吉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董博;非单位青年组织归属方式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田野;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责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路路;制度转型与阶层化机制的变迁——从“间接再生产”到“间接与直接再生产”并存[J];社会学研究;2003年05期

2 郝大海;;中国城市教育分层研究(1949—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兵帅;加入WTO与我国义务教育[J];教育探索;2003年02期

2 刘朝晖;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3 刘志博;;印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樊颖;杜治平;王松峰;;农村义务教育对策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21期

5 毛怀勤;;试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年17期

6 郭巍;马宁;孟须芹;;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2期

7 胡伟力;伍林生;;重庆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实践与反思[J];知识经济;2010年14期

8 黄岳辉,黄皓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10期

9 钟院生;;广东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Z1期

10 王贤;;“两免一补”的教育政策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美玲;;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背景及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朱凤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两免一补”状况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亚林;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十年来的政策回顾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玉红;;关于应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彦伯;;动态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可持续配置[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杨玉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均衡状况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任楠楠;;时代召唤: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基于江西省城乡中小学685份学生问卷调查[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陈纯槿;王红;;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构想[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慧勤;刘寒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以云南省河口县义务教育经费预算能力建设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亚君;高长波;;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义务教育待解困[N];中国财经报;2004年

2 记者 潜元兹;义务教育不应仅是“地方事业”[N];中国改革报;2003年

3 王黎 吕诺;“两基”攻坚计划 奠实西部义务教育[N];中国改革报;2004年

4 记者 董康;江苏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新目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见习记者 周爱玲;我市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一费制”[N];酒泉日报;2005年

6 温红彦;同享义务教育[N];人民日报;2003年

7 ;义务教育,,让孩子个个都能上学[N];四川日报;2003年

8 记者 李智 李卫中;我省义务教育要升级[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9 周义兴;义务教育就应围绕免费做文章[N];中国信息报;2005年

10 刘言;把发展义务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树峰;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模式与选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黄凯玫(Cadelia Lane Ambrose);圣卢西亚的学校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申国昌;守土经营与模范治理的双重变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先斌;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2 蔡张喜;利益、失灵与均衡[D];安徽大学;2010年

3 伍红梅;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侯娓娓;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钟耿;县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吴海潮;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承丽;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地方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10年

8 隋明刚;中日义务教育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9 刘志艳;城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魏兰兰;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2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02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2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