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从教育价值视角关怀学生身心发展

发布时间:2018-01-14 05:15

  本文关键词:从教育价值视角关怀学生身心发展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观 学生身心发展


【摘要】:在教育实践中,教育价值取向最终决定了教育行为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其关键是教育价值主体是把教育事业和教育活动过程作为教育价值客体,还是把学生当作教育价值客体。一旦学生被客体化,其身心发展生态便非常恶劣,教育事业的举办和教育实践的开展就成为纯粹的教育利益博弈过程,就会出现学业负担过重和厌学等严重问题。在当今时代,教育价值观剧变,而且呈现多元化、复杂化、极端功利化的倾向,研究者需要从教育价值论视角展开观察和反思,从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主客体和教育价值主客体关系中逐步地澄清与辨析教育价值错乱的各种根源,发挥教育价值论乃至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的导向作用。
[Abstract]:In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al value ultimately determines the educational behavior and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the key is that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al value regards the educational cause and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activity as the object of educational value. Students are regarded as the object of educational value. Once students are objectified, the ecology of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will be very bad, and the holding of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will become the pur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interest game. In the present era, educational values change dramatically, and present the tendency of diversification, complexity and extreme utilitarianism. Researchers need to observe and refl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value theory, and gradually clarify and analyze the various causes of the dislocation of educational value from the complex and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of educational value.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educational value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o education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教育价值观左右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决定了教育培养人的功能的发挥程度以及一个时代人的身心发展状况。当今,学校教育深陷于教育价值困境之中,教育价值观剧变而且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极端功利化倾向,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发展。这需要教育哲学作出解释和指导,特别是需要从教育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建军;关于教育价值概念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义兵;社会学视野中的网络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苏丽敏,张锐,邵华;略论奥林匹克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张莹;谢惠松;;高校体育课程创意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4 余丽;;试论教师的反思性学习[J];成人教育;2011年08期

5 李菁;王红芳;;高职药物分析教学的优化[J];大家;2010年24期

6 齐忻;;学校休闲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德育;2007年08期

7 许建国;;走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囚徒困境[J];中国德育;2011年07期

8 张文兰,杨开城;建构主义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解析暨意义建构的心理机制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9 李艺;颜士刚;;论技术教育价值问题的困境与出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10 颜士刚;;信息技术影响教育发展的历史、原因及趋向[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yN;;对数学教育史进行分期的新尝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孙俊三;谢丽玲;;论西方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骆东风;;中小学教师管理中两难问题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文娟;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光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挺身式跳远教学运用创意教学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陆艳;普通高中学校大型主题活动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唐广;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新课改困境之博弈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明;论中学语文育人全功能[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大鸣;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及发展对策——体育的迁移价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高山;中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文;关于我国中学主体性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江土;浅议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宋述玉;在中学物理课堂中贯彻主体性教学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泽铭;;功利主义还是理想主义?——两种教育价值观评判[J];教育评论;1989年03期

2 高旭平;;浅谈更新农民的教育价值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3 施加平;功利主义与素质教育[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4 李兵 ,刘平;孔子“学而优则仕”教育价值观辨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3期

5 李兵,刘平;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教育价值观辨析[J];船山学刊;2004年03期

6 吴亚林;;杜威的教育价值思想述评[J];咸宁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黄济;;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9年03期

8 肖川;简评几种主要教育思想流派的教育价值观——兼论教育的工具价值与人性价值[J];江西教育科研;1990年05期

9 王坤庆;;教育价值论三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0年02期

10 夏晋祥,,潘正星;市场经济与教育价值观的变革[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金永明;;高中生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金薇薇;;风雨彩虹30年——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会庆纪实[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国强;;谈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建平;农村教师队伍该如何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朱小蔓;我对学校品牌管理的三个主张[N];光明日报;2005年

3 主讲人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杨东平;好的教育,应增进人的幸福感[N];新华日报;2010年

4 龚玲 作者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实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N];长春日报;2005年

5 李征 许可臻;上海中小学的“减负”与“加负”[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张理智;创新教育观念误区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张天宝;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张文;民办校长怎么当?[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柳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之根本[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 赵元政 李卫国;时代呼唤知本型校长[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富利;不同利益主体的教育价值观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付八军;蒋梦麟及其教育价值观初探[D];湘潭大学;2001年

3 张建平;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变迁及其新走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万和;人性论与教育价值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纯;教育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与我国新教育价值观的完整体系[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原;寻找失落的理想[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春红;试论儒家和谐教育理念及其现代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8 徐娟;陶行知教育价值观探赜[D];西北大学;2012年

9 胡凡刚;网络文化与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10 廖大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422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22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d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