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研究报告
本文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等化指数 投入-产出-受益 出处:《学习与实践》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报告从投入、产出和受益三维角度构建了评价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测算了2003~2009年全国、分地区、分省的教育均等化指数,并进行了分解和匹配分析。研究发现:从绝对水平来看,总体保障得分、投入得分、产出得分和受益得分均处于上升的趋势;从相对水平来看,总体均等化水平和投入均等化水平处于扩大趋势,而产出和受益均等化水平呈缩小趋势。此外,东部地区总体得分、投入得分、受益得分和相对进程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且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则处于上升趋势且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产出水平相对靠前且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西部地区得分相对靠后但处于上升趋势。
[Abstract]: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t is the 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utput and benefit, and calculates the national, regional and provincial education equalization index from 2003 to 2009. From the absolute level, the total security score, the input score, the output score and the benefit score are all on the rise; From the relative level, the overall equalization level and the input equalization level are in the expansion trend, while the output and benefit equalization level is decreasing. In addition, the eastern region overall score, input score. Both the benefit score and the relative process are in the national leading position and showing a steady upward trend, the central region is in the upward trend and is i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and its output level is relatively forward and shows an obvious upward trend. The western region scores are relatively backward but in an upward trend.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税务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批准号:11&ZD041)(主持人:卢洪友) 教育部博士新人奖的资助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教育是穷人和富人之间以及男性和女性之间的重要机会均衡器。但是只有当所有儿童无论背景如何,均可以拥有从优质教育中获益的平等机会时,教育对于均衡的承诺才可实现(WorldBank,20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振国;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芳,李忠义;广西高校体育专业扩招问题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2 李文利,魏新;论学生资助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3 吴志攀;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以“首都教育”为视角的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4 文东茅;论民办教育公益性与可营利性的非矛盾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5 卢晓东;确定成本约束下学费、财政经费的市场化互补模型——向成本补偿本义的回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6 李文利;;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对入学机会和资源分配公平的促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7 蔡国英;我国辍学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赵宏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与大学生择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王媛媛;关于公立高校独立学院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蒋洪,马国贤,赵海利;公共高等教育利益归宿的分布及成因[J];财经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勇;;高等学校成本结构与产出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胡春梅;;山西省普通高校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李锋亮;侯龙龙;文东茅;;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子女在高校中学习与社会活动的影响[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纪春梅;;教育筛选与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盛世明;;日本的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马永霞;;多元主体利益冲突的高等教育供求结构失衡[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安雪慧;;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与教学工作激励[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田永坡;;高等教育扩展与“知识失业”:国外的研究和经验[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刘莉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海;现代社会的考试活动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上仁;中国高等院校成本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王冲;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及其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李慧勤;高等教育收费与学生资助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庄华洁;浙江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及其独特性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赵丽;跨国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田凌晖;利益关系的调整与重塑[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学行;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晓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汤继英;长沙外国语学校品牌经营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潘峰;学校委托——代理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毛建青;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学费制定标准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琼芝;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管理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小娟;中国高校后勤基础设施BOT投融资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傅婉娟;军事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郭萍;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规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代薇;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英杰;如何提高义务教育效率[J];中小学管理;1997年01期
2 也禾;;其他必要技能的培养——芬兰义务教育有感之十一[J];内蒙古教育;2011年13期
3 高峰;;多举措确保 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右玉县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纪实[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5期
4 韦定崇;国家应给办学企业松绑[J];中小学管理;1994年02期
5 梅汝莉;从“择校生”说起──对义务教育本质特征和规范化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1995年11期
6 史生荣;;内蒙化债三步走[J];新理财(政府理财);2009年Z1期
7 ;观点[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7期
8 拱雪;;学校特色建设的流程与环节[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7期
9 ;关于咨询孩子就学问题[J];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10期
10 安文铸;义务教育办学主体是谁?[J];中小学管理;199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亚林;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十年来的政策回顾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凤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两免一补”状况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玉红;;关于应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彦伯;;动态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可持续配置[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刘美玲;;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背景及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杨玉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均衡状况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任楠楠;;时代召唤: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基于江西省城乡中小学685份学生问卷调查[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陈纯槿;王红;;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构想[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亚君;高长波;;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李慧勤;刘寒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以云南省河口县义务教育经费预算能力建设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泽义;和谐社会呼唤免费的义务教育[N];安庆日报;2005年
2 沈强;走出义务教育的误区[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王石川;义务教育贵在落实而非延长[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张麦;12年制义务教育该不该推行?[N];广州日报;2005年
5 盛翔;9年义务教育能否变成12年?[N];华夏时报;2005年
6 苏立芬;如果投资义务教育的建议得以实施[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7 王石川;延长义务教育为何遭反对[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周宗;义务教育开始向“免费”跋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9 本报记者 书生 通讯员 张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再拾棉花[N];阿克苏日报;2008年
10 高晓红 靳辉 王永刚;宁夏提前16个月化解义务教育债务[N];中国审计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模式与选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黄凯玫(Cadelia Lane Ambrose);圣卢西亚的学校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宁;地缘与学缘:一九二○年代的安徽教育界(1920-1926)[D];复旦大学;2007年
9 郭雅娴;中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申国昌;守土经营与模范治理的双重变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先斌;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2 蔡张喜;利益、失灵与均衡[D];安徽大学;2010年
3 侯娓娓;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伍红梅;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钟耿;县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吴海潮;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承丽;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地方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10年
8 隋明刚;中日义务教育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9 魏兰兰;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华明;广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2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4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