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育信息化和谐生态系统
本文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生态系统 教育城域网 多媒体技术 服务对象 核心力量 教育公平 解决方案 发展趋势 目标实现 出处:《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目前,驱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有云计算、互联网、视频多媒体技术和智能终端四个方面。教育信息化本质在于满足服务对象核心需求。这些需求可能包括信息获取的需求、信息共享等内容。因此,教育信息化要助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实现。二、中兴通讯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构建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的三层面包括教育城域网、教育云平台、云教室。(1)今年来我们开始建设教育专网,即教育城域网,实施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ore force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s cloud computing and the Internet. Four aspects of video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s to meet the core needs of service objects. These requirements may include the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o on.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should help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fairness". Second, the three layers of ZTE's intelligent education solution to construct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ecosystem include the educatio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EMAN). Education cloud platform, cloud classroom. 1) this year we began to build a special education network, that is, the Educatio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EMAN).
【作者单位】: 中兴通讯;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目前,驱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有云计算、互联网、视频多媒体技术和智能终端四个方面。教育信息化本质在于满足服务对象核心需求。这些需求可能包括信息获取的需求、信息共享等内容。因此,教育信息化要助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山;;教育信息化解读[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3期
2 潘孟良;;五邑大校园——江门市教育信息化巡礼[J];广东教育;2002年Z2期
3 吴伟敏;以教育网的建设和应用为基础 全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J];教育信息化;2005年07期
4 王建祥;;浅谈教育信息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雷小朋;刁永锋;;多媒体技术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03期
6 ;关于编辑出版《教育信息化政府采购参考》专刊的通知[J];教育信息化;2005年04期
7 ;关于编辑出版《教育信息化政府采购参考》专刊的通知[J];教育信息化;2005年03期
8 李娜;;浅谈现代信息化教育[J];硅谷;2009年02期
9 任关海;王勇军;顾利萍;周建良;;推动绍兴市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3期
10 岚艳;;铜陵教育城域网应用一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长朋;;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4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5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仲祥;刘宏;;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A];广西计算机学会25周年纪念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梁剑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9 段宝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问题探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徐福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教育信息化 强调“应用是核心”[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童凯 通讯员 蒋波 周海林;轻点鼠标,名师便可为你辅导[N];泰州日报;2009年
3 刘勇;2004年教育信息化:四个词语,全年看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4 赵海军;以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名义[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5 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 张立强 王爱胜;教育信息化,我们期待什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韩振江;教育信息化要做的事不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谢涛;教育信息化:市场在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余峧;教育信息化突破“PC+课桌”模式[N];通信信息报;2004年
9 ;农村教育信息化:路是人走出来的[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郑雅轩;教育信息化要把握“三个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聂竹明;从共享到共生的e-Learning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邓小泉;中国传统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家安;德育生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官伟强;珠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任建;知识管理在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林静;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庆伟;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应用的教育生态学解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巍;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余寺涌;中国法学教育网络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赵欣;师生协作型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安胜;互联网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韩瑞东;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48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4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