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福泽谕吉关于教育内容、方式方面的思想
本文关键词: 福泽谕吉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 智育 德育 体育 出处:《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福泽谕吉是日本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对日本的影响尤其重要,他提出了智育、德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紧密衔接的思想,提出了教育方面国家责任和个人(家庭)责任的思想。本文主要对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展开论述。
[Abstract]:FukuzawaYukichi was an outstanding educator in Meiji period in Japan. His educational idea wa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Japan. H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intellectu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al education are closely linked, and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thought of na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personal (family) responsibility in edu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FukuzawaYukichi's educational thought.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福泽谕吉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出身下级武士家庭的他,靠自己的勤奋和独立思考,提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一生不踏入政界,也不依赖政府谋取权势,只靠自身的独立精神思考日本的现状与未来,以自身独特的理念启蒙着人们、教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乐;王韬与福泽谕吉舆论思想之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武铁传;;全球化对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及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王志刚;;论张佩纶的改革思想及其时代困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王丽萍;;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中国政治文化构建——兼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政治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梁晓波,韩天文;论人的解放和存在方式革命[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宫敬茹;;“兴亚论”与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的中国情结[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王萍;;浅析思想道德建设的实现机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8期
8 唐利国;;论日本幕末时期武士忠诚意识的演变——以吉田松阴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翟广顺;;梁启超与福泽谕吉:中日教育近代化的启明星[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郭刚;;论梁启超的国民启蒙逻辑历程[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金和;;梁启超的社会公德观[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杨孔炽;;明治前期的日本两大教育思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矫海霞;;从伦理学视角看民间组织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易惠莉;;日本汉学家冈千仞与王韬——兼论1860~1870年代中日知识界的交流[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5 徐水生;;儒学与日本现代化新论[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2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中军;网络文明建设中网民自律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乐敏;传统与现代的耦合[D];复旦大学;2010年
6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7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恒生;文明的理性偏向与重建:走向和谐的文明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叶祖淼;政治诚信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凤川;《文明论概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U,
本文编号:1449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4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