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当技术遇到教育——教育与技术的互动方式解析

发布时间:2018-01-28 03:18

  本文关键词: 教育 技术 教育技术 出处:《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技术遇到教育,它们以怎样的方式互动?教育技术的演化机制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运行?文章借用让.皮亚杰研究发生认知论的方法,试图解释教育与技术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教育技术的演化机制,提出教育技术是主体的教育与客体的技术通过同化和调节过程,不断地从一个较初级的教育技术的格局转化为一个较复杂的格局。它的演化机制是通过"教育技术化"与"技术教育化"两个关键路径实现的。通过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技术应用于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教育的复杂性,游离于教育系统之外,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同时教育作为发展主体应特别注意把握好在教育与技术互动过程中"调节"时机的浮现,勇于创新与变革教育系统,以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Abstract]:When technology meets education, how do they interact? How does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ork? Based on Jean Piaget's cognitive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a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and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t is put forward tha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process of assimilation and adjustment between subject education and object technology.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rough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complexity of education must be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o education. Free from the educational system, no matter how advanced technology can not play its due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main body of development, education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grasp the emergence of the "adjustment" opportunity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and be brave to innovate and reform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new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2011年度浙江省教育厅(文)科研计划项目“社会性软件促进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设计研究”(项目编号:Y201120419) 2011年度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常规年度课题“社会性软件促进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1JCJY06YB)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一引言技术究竟是什么?众说纷纭,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辞海》[1]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如电工技术、焊接技术、木工技术、激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等。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传开;试论时间范畴的起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王莉;推己及人与角色扮演——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朱万喜;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管勇;马丽;;文学意象的接受心理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汪yN;;认知语言学概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6 郑翔;皮亚杰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7 王希宝;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王希宝;建构主义外语教学模式[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郝红军;时建群;;关于理工科“课程实践”环节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李保风;王晓晶;;读发生认识论原理对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大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3 王京安;;区域信息能力及其经济增长含义[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5 张希希;;论活动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田文苗;;认知模式对产品与广告的制约作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王少敏;;从过程到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倪琳;;中国小学媒介素养调查及课程实施策略——一份来自上海的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9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10 陈[K莉;;幼儿科技探索活动生活化的研究[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薛会娟;交互记忆系统、学习与创造力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1年

4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可;艺舟双辑:理性与直觉[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于璐;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及其生态学诠释[D];吉林大学;2011年

7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宫丽;精神家园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汤静;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孙梅华;活动化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孙荣;课堂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新村;高中新课程标准下“函数概念”的教与学[D];苏州大学;2010年

8 唐玲;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胡峻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曹强;中师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下的分层次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永富;论教育在人类改造自然中的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乔立恭;人文学科还是理化技术——关于教育技术学哲学基础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3 李康;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哲学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4 李建耀,陈莉;教育技术哲学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5 颜士刚;技术支持教育的哲学思考——教育基元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6 刘成新,李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化解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7 颜士刚;李艺;;“整合”还是“变革”——信息技术影响课程的阶段性考察[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8 孙健三;;关于电化教育名称的由来及学术内涵[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9 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10 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宁,包正委,刘向永;全球链接:世界的经验[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5期

2 杨开城;;中国教育技术学的尴尬[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12期

3 李月华;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张青霞;;教育技术对教育环境的影响[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5 孔惠洁;走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误区[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6 张晓燕;;浅谈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面临的挑战[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05期

7 周秉勋;;回顾·展望·观念改变[J];外语电化教学;1989年01期

8 李康;对引入国外教育技术观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1995年04期

9 刘梓红;论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概念的变迁[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高骏,代振华;教育现代化呼唤现代化教育技术[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谢百治;;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基础与起步——评中国电教协会2002年年会获奖论文及教学设计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高校论文优秀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实施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黎加厚;;教育技术如何迎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了我们民族的嘱托[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郭华;刘迎春;;中美教育技术标准(规范)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s,

本文编号:1469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69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2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