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即意义生成
本文关键词: 课程 意义生成 师生 生命智慧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课程的基本问题是意义的生成问题。作为意义世界的生成之路,课程表现为三重意义世界的生成:其一,师生对"是什么"的追问生成了事实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敞开事物本体属性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认识自身的过程;其二,师生对"意味着什么"的追问生成了价值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敞开事物价值属性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寻找自身生命意义的过程;其三,师生对"应当成为什么"的追问生成了实践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改造外在世界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助长自己生命智慧的过程。
[Abstract]:The basic problem of the curriculum is the generation of meaning. As the road to the generation of the meaning world, the curriculum shows the generation of the triple meaning world: first, the question of "what is" b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s created the meaning world of the fact level. On the one hand, it is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open the nature of thing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know themselves; Second, the questioning of "what means"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s created the meaning world of value level, which on the one hand shows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pening up the value attribute of things.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looking for their own meaning of life; Third, the questioning of "what should be"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s created a practical meaning world,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the external worl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process of fostering their wisdom on the other hand.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G11CB143) 2011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生命体验取向的课程设计研究》(项目名称:W2011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正如派纳所言,现在的课程世界已经“巴尔干化”了,各种分地割据的课程学派常常依据自身的社会背景、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给出自己的课程理解。然而,这种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局面既不利于课程理论的发展,也不利于课程实践的前行。现在,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绘制能够显现各种课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铁芳;;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构与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飞;刘义;;责任感问题的理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张云飞;;历史学含义的五个维度[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3 胡亚军;;《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问题结构[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杨春密;;论史学工作者的语言文字修养[J];党史博采(理论);2010年04期
5 陈忠南;;语文教学当“立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1期
6 王强;;如何优化整合历史与社会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6期
7 沈军海;;论德罗伊森的“历史”概念[J];传承;2008年24期
8 史宁中;韩秋红;;学科交融与方法创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温春继;张郭鹏;;德罗伊森的历史解释学思想评析[J];河北学刊;2010年05期
10 禹建湘;;乡土叙事中的直线与循环历史观[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泱育;;新闻事件“原因分析”的历史检视[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叶一舵;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焱;历史的痕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刘雄伟;历史的客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亓光;政治诠释学视域中的公正[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杨萌芽;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永;还原·想象·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傅翔;高校学生网络责任意识在思政教育中的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陈少玲;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史慧;高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万馨;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王春亮;春宫画厌胜的社会心态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丁洪叶;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包海娟;思想品德教学与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孙百娥;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邓达;论当前我国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的新走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冲锋;许芳;;对话:后现代课程的主题词[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2期
2 杨晓琴;徐秋玲;;浅谈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有效教学[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4期
3 周国正;;听课评课应充分关注师生的生命智慧[J];上海教育;2008年10期
4 罗安圣,陈香艾;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S1期
5 耿立卿;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姜爱英;谈“学生可修改老师的作文”[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廖宣书;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8 王育君;;浅谈师生间的心理交流[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年14期
9 陈月平;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10 陈绿叶;周记——师生沟通的纽带[J];卫生职业教育;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奚;;生命智慧与生活艺术——《老子》七章新解[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张旭东;邹国静;曾钊茂;梁思维;陈翠红;;广东大学生生命智慧现状及其对挫折感影响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少珍;张旭东;李志玲;姚少贤;;大学生生命智慧现状及其与应对策略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张_";;《伤寒论》课程教学中的点滴思考[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冯建文;包健;严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A];2005全国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红;阎石;华成英;;浅谈“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硬件描述语言”教学[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柏春;;20世纪前叶中国机械工程教育概况[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 教学史志)[C];1995年
8 崔小虹;;“激光器件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9 温伟明;;自主学习活动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唐军;;以实践(设计)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 东南大学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的思路与计划[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镇西;师生之间亦师亦友[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江苏省东台市 武桂成;农村师生想什么[N];农民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李凝;北京师生首次直面“3+X”[N];科技日报;2002年
4 李建盛;传统文化与生命智慧的再阐释[N];光明日报;2004年
5 盛韬;“三网合一”让师生都受益[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首席发言人 茅卫东;师生何必成朋友[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首席发言人 李镇西;师生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朋友[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杨木林 郭兆宾;小小曝光台 规范师生行[N];山西日报;2000年
9 杨杨;教育科研让师生共同成长[N];北京日报;2002年
10 苗凤池;亚明师生,,一堂竞风流[N];美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华伟;高师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马景秀;新闻话语意义生成的系统功能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陈娴;多元智力的实证研究与物理教学的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光旭;“化身诗学”与意义生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常庆;大众传播视阈中的大众文本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燕;中、英、美大学护理本科专业课程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熊华军;意义生成:当代大学教学价值的新取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潘源;影视艺术传播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钟恩富;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虹刚;论《庄子》的生命智慧[D];苏州大学;2004年
2 李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建春;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唐小华;课程之于主体的生成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爱莉;高中软式排球课程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方丹;中美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傅金泉;平面向量的教学实践与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红明;克什克腾旗教师进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状调查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鹏;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师素质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邱艳萍;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71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7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