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摘 要: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利用零散的时间,以尽可能多的方式来充电学习。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简称M-learning)——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本文旨在探讨移动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实现的可行性和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关键词:
关键词:移动终端 移动学习 计算机
1 研究背景
对移动学习(M-Learning)的研究 [1]已经形成了从E-Learning发展到M-Learning再到U-Learning的发展共识[2],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终端到平台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移动学习主要是依托无线移动网络等技术,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课程以文本、图像、声音等形式播放,灵活方便地实现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Alexzander Dye),实现交互式学习。
2 移动学习的特点
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形式[3],它利用移动终端和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等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和服务[4]。他提供了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5],因此基于无线设备的移动学习具有学习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移动学习资源主要是学习者通过移动电话、PDA等移动设备浏览访问的,其呈现形式简洁,概括性较强;移动学习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很强,对学习内容的获取比较随机,移动学习的信息内容应小而精以适应年轻的学习群体,如我们的高职学生,90后的他们往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因而移动学习应首先在青少年中展开。移动学习的亮点还在于可以构建真实的学习环境,实现资源共享。
3 研究基础
3.1 移动终端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教育领域对M-Learning这一新型学习方式的研究,主要是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论证。大量实验显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辅助下有明显的提高,手机等移动设备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是可行的,但在目前阶段只是一种扩展,一种补充。首先得益于计算机课程本身是依赖于计算机的,我们还可以把计算机这种台式机器换成小型移动终端,这也为移动学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①硬件技术分析方面主要包括移动教育平台搭建、教学资源开发等,硬件方面要受到通信协议制约,同时无线设备网络连接速度、上传下载数据文件、屏幕的分辨率、电池的续航能力等技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②软件技术分析方面主要包括基于微信、微博、短信息、网站、社会性软件等的移动学习方式。
③无线网络的要求:无线设备通过3G、4G技术与互联网整合,让学习者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
3.2 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
实用性是移动学习资源最显著的特点[6]。因此,移动学习资源主要是围绕满足学习者实用性的需求来开发的[7],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习者尽可能的参与到资源开发建设中来[8],通过学习者对教学资源的学习和反馈对教学资源不断地完善和更新。
3.3 短信息服务
短信息作为一种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交流的手段,该服务所具有的方便快捷等优势已经使其成为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辅助手段。
3.4 WAP教育站点的建设
WAP教育站点集文字、声音、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于一身,数据传输速度快、传输量大、媒体形式丰富等特点,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3.5 微课、微视频的兴起与发展
2009年,“微”时代悄然来临,其后微信发展。移动学习就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小的微课、微视频。碎片化的时间跟短小、精炼的微课程结合起来,既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又将学习者的零散时间利用起来,从而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变得更加可能。同时,在微信、微博平台中还可以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评价等扩展性教学资源,从再加上它较强的参与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一对一交流或者班级等模式的交流学习,从而形成一个交互式的教学应用环境。它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也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学习资源的创新。
3.6 与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慕课、终身学习、PBL和协作学习等的结合
通过学校教育获取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要想适应未来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还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英国伯明翰大学早已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建立在把移动技术和设备应用于终身学习。同时未来的学习应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人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我们可以将这些特色的新颖的学习方式形象地概括为——“过去是老师喂什么吃什么,现在可以自己选菜做菜”,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堂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先学后教”——从教师的一味“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了学习者主动学的模式。
4 研究意义、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已然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拓展和延伸,满足了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快的需求。通过移动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这将有利于推广现代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改革,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它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必然。因此,运用移动教育技术让人们在移动过程中教学和学习,也将是未来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张驰,陈刚,王敏娟,等.移动学习中片段式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6):67-72.
[2]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7):21-25.
[3][5]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 (3):17-20.
[4]百度百科。泛在学习[EB/OL]
,2012-5
[5]百度百科。泛在学习[EB/OL]
,2012-5
[6]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7]方海光,吴淑苹.基于EML 构建移动学习资源对象单元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75-79.
[8]顾小清,李舒愫.共建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系统设计及实现机制[J].中国电化教育,2010(2):74-79.
[作者简介] 肖明华(1977-),男,江西遂川人,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周庆(1981-),男,江西赣州人,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卢镭(1984-),女,江西赣州人,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基金项目:2013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基于无线网络的高职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移动学习研究》,课题编号:JXJG-13-48-7
(收稿日期:2014-11-15)
本文编号:14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