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生命的遮蔽与澄明——教学技术化的理性反思与现实救赎

发布时间:2018-02-07 12:24

  本文关键词: 生命 技术 教学技术化 遮蔽 澄明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多地自闭于现代技术的缠绕并沉沦于技术化的状态中时,教学技术化已不可避免。在教学技术化中,由于技术理性对生命主体性的压抑,过于偏重认知对生命完整性的阉割,程序化的教学设计对生命生成性的阻隔,眼花缭乱的技术手段对生命灵动性的湮没,精确制导型的教学评价对生命独特性的吞噬等等,生命被严重遮蔽!而用价值理性引领技术理性,确立促进生命整全发展的教学目的观,实现教学过程由技术化向艺术化的转变,加强教师教学自主意识,建构弹性灵活的教学评价制度等是教学技术化的现实救赎之道,也为生命的澄明提供了可能。
[Abstract]:When our teaching is more and more autistic to the entangle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and sink in the state of technicalization, teaching technicalization is inevitable. Too much emphasis is placed on castration of life integrity, blocking of life generation by programmed teaching design, annihilation of life agility by dazzling technical means, engulfing of uniqueness of life by precision guided teaching evaluation, etc. Life is heavily obscured! By using value rationality to lead technical rationality, to establish the teaching purpose view of promoting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life,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process from technology to art, and to strengthen teachers' consciousness of teaching autonomy. Constructing flexible and flexibl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practical salvation of teaching technology, and it also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clarification of life.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基金】:2012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从课程到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转向研究”[CX2012B171]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卯;;教学“技术化危机”下教师何以“诗意地栖居”[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2 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9期

3 石中英;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J];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4 刘同舫;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三) 技术的边界与人的底线——技术化生存的人学反思[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云水;;独龙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李成玉;;赵翼诗歌的“创新说”[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熊春林;黄正泉;熊亮;;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燕京晶;刘仲林;;驯服“莽兽”:“两种文化”的融合对科技发展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罗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考[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海锋;;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由《哲学通论》引发的思考[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慧,朱小蔓;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2 岳龙;关注生命:教育的本真[J];现代教育论丛;2000年04期

3 H.波塞,邓安庆;技术及其社会责任问题[J];世界哲学;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质;;教育就存在于生命之中[J];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0期

2 张宛;;解读“生命”与“自由”——尼尔自由主义教育思想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9期

3 朱永新;;像孔子一样做教师[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1年Z1期

4 黄生亚;关注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J];教育导刊;2003年10期

5 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9期

6 房林玉;郝德永;;对话:生命原点的学习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张英楠;;教育的文化学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4期

8 李长伟;王飞;;“遮蔽”与“澄明”——教育的非本真状态与本真状态[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肖川;;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J];今日教育;2006年09期

10 李军;;教育的“遮蔽”与“澄明”[J];成人教育;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先进;“学会关心”取向的教学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瑞芳;论教师生命意义的遮蔽与澄明[D];河南大学;2006年

2 吴向丽;教师良心的遮蔽与澄明[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玉莲;精神关怀:教育本性的返本归真[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林艳;生命的张扬[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郝芳;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彩姣;论学习的实践属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94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94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b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