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 学习型城市建设 终身学习 出处:《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数字化学习在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各城市建设应以市民观念的更新为关键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和抓手,促进多方面共同参与;以平台建设和项目开展为动力,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构建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体系,加快推动数字化学习更好地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服务。
[Abstract]:Digital learning has great potential in ser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oriented city. All urban construction should take the renewal of citizen's concept as the key point, the government as the leading point,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s the carrier and grasp, and promote the participation of many aspects. With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 development as the motive force and the moder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s the means, the strategy system of digital learning serv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city is constructed, so as to speed up the promotion of digital learning to better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city.
【作者单位】: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校级课题“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对策研究”(11XY1045)和“天津市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研究与实践——以混合培训模式为视角”(12XT1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顺起;陈立勇;;社区型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9期
2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3 张晓华;;广州电大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探索[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黄复生;杨晨;;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策略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01期
5 张亚斌;;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电大数字化学习的社会保障[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论信息化教学在英美国家概况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张强;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徐芳;浅析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焦方红;;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意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周玉滨;付国鑫;宋海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1期
6 刘高潮,郑小平,赵永恒;信息技术与天文课程整合的一种有效形式——WebQuest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孔颖;;浅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8 孙莹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征及应用研究[J];才智;2009年02期
9 罗孝银;罗宏莉;夏先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严东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林爱兵;;新媒介时代受众:媒介素养、媒体素养和传媒素养教育[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骆丽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之我见[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6 陆凤瑾;;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7 周述璋;刘林;张瑞秋;;信息技术与工程图学教育[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简婕;支持高阶思维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任剑锋;非面对面CSCL交互行为促进策略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叶成林;基于网格的移动学习系统建模与设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陆真;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纯清;城市低收入社区构建学习型社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沈晓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倩;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D];苏州大学;2010年
4 魏会廷;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我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金建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技术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丛明亮;Y学院的非学历培训实施及推广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丽敏;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整合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崔颖;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禹莉;基于“农远工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许文超;e学校环境对课堂文化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丁新;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2期
2 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1期
3 宋永泽;;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吴遵民;关于现代国际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现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5 高利容;;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中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6 王荣德;学习型城市的内涵、特点和功能[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春生;Lionel Pandolfo;;加拿大数字化学习现状及中加两国学习的发展趋向[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4年Z1期
2 张金艳;张玉兰;;绩效技术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11期
3 ;“2011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与服务成果展览会”即将举办[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7期
4 龚花萍;龚怡;;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社会构建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1年09期
5 梁瑞仪;李康;;若干学习相关概念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1期
6 石冉冉;;学习者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交互研究[J];软件导刊;2007年08期
7 马维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8年12期
8 杜慧敏;;语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9年30期
9 齐振明;;如何开发课件设计类数字化学习资源[J];考试周刊;2011年12期
10 许大宏;;数字化学习——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鑫;刘彦华;曾宪翠;;孔子与终身学习心理学思想[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史巧玲;;创建学习型社区 满足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心理需求[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邓道义;;构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教师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万玉立;;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对终身教育与教师素质的思考[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5 张笛梅;;学习科学必将成为21世纪的热门学科[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6 吴遵民;;关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思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7 李伟光;顾忠军;王志刚;;青少年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石[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蓝建;;网络、提高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社区学习中心国际研讨会纪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刘兆伟;陶双彬;;中华师道传统对现代教师素质养成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王俊萍;边琦;李龙;;制定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理念浅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忠魁;终身学习:对教育及社会的改造[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旭涛 编译;新加坡PDCM模式:加强教师终身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赵文芳;创建学习型组织 做终身学习的模范[N];金昌日报;2006年
4 岳娟红 杨沫 撰稿;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 着力创建学习型社会[N];太原日报;2011年
5 贾海峰;理解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内涵[N];工人日报;2002年
6 新华社记者 刘红灿 翟伟 邬焕庆;林强委员建议关注终身学习[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李雪林;为市民办张终身学习身份证[N];文汇报;2006年
8 记者 柴葳;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将免费开放[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通讯员 周密;南汇:人人皆学,构建学习型社会[N];东方城乡报;2007年
10 汪伟;同时支持10万人在线学习[N];天津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覃志强;“用新识古”策略下的古壮字信息化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玉琦;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下的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峰;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林杰;家校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陈村;基于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学习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小荣;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中学的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翠英;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的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白帆;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易刘丽;高中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9 谢映萍;数字化学习资源组织与目录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红云;英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22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52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