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教师社会公共性质立论——课程改革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2-24 07:47

  本文关键词: 教师 社会公共性 课程改革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要全面达成新课程改革的社会目标,教师除具备专业性之外,还应当发展其社会公共性质。因为新课程改革自由、平等、公正和公民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需要教师具备公共性前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需要教师具备公共性内涵,即公开性、交往规范性、利他性、政治主体性;纠正技术化倾向需要教师发展公共性质;社会公众需要教师树立公共形象。教师要充分发展并彰显其社会公共性质,就要在专业性与社会公共性之间构建某种平衡关系。
[Abstract]:In order to fully achieve the social goal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in addition to being professional, should also develop their social and public nature, becaus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free and equal. The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of justice and civic education needs teachers to have the public premise, the goal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needs the teacher to have the public connotation, namely the openness, the association standard, the altruism, the political subjectivity; To correct the tendency of technology, teachers need to develop public character, the public need teachers to set up public image, and if teachers want to fully develop and manifest their social public nature, they must construct a certain balance between specialization and social publicity.
【作者单位】: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G4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叶芳;;深入解读文本 让课堂充满语文味——以《老人与海鸥》为例浅谈文本解读[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2 周宗明;;规避职业倦怠 做合格的高职实训教师[J];大家;2012年11期

3 钟颖芳;;高中英语新课标下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刍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6期

4 卢宁宁;张龙革;;感悟智慧教育——克里希那穆提教育思想解读[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年01期

5 郭增芳;;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谈教师的职业成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7期

6 李秀金;刘勇;;控制教师教学情绪、建立和谐教学关系[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张育梅;;教学的秘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8期

8 陈新妹;;普高英语“X+1”集体备课模式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1期

9 周华;江庆;;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10 王伟;;改变教师只行不思的习惯[J];考试周刊;2012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芳芳;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本东;教师教学实践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晶;陈钟j语文教育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春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毛军霞;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杜芳芳;教师个人理论及其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艳玲;初中生自主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新英;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叶建丹;混沌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淑娟;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任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卞立慧;生命教育视角下的教师素质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袁宗勇;试论历史情感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凡丽;程良宏;;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哲学及其重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31期

2 梅新林;杨天平;;新课改语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2期

3 蔡子华;吴克勇;;新课改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学校管理;2008年05期

4 单永志;;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对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促进价值[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3期

5 曾绮年;;培道中学: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11年04期

6 段发明;;论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种形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7 王文岚;尹弘飚;;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与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8 池文英;;对有效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9 ;香港教育局推出校长及教师专业发展课程[J];中国德育;2009年09期

10 李冲锋;;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换[J];师资培训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云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探讨[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昆峰;;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策[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3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是新时期的立校之本[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5 李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反思——以西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于学书;符丽萍;;校本研修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7 许光勇;刘俊峰;郝景岐;;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8 张海燕;洪彦;张蕾;;学校研修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9 刘淑芬;;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重建[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明确思路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大根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由“积累”走向“转型”的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记者 夏禾;十六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苏州日报;2010年

3 杨柳青一中 安玉静;让生命成长走进教师专业发展历程[N];天津教育报;2010年

4 弓彩玲;复兴区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邯郸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万鸿涛 王斗天 通讯员 陈伟文 陈冬平 陈有新;罗湖强势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深圳商报;2009年

6 见习记者 王亮;庆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陇东报;2011年

7 记者 丁雷;为教师专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N];大连日报;2009年

8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颖惠 张干萍;阅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武明恩 罗移山;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湘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特级教师 李重庚;构建教育生态环境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湘潭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西南大学;2012年

2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笑冰;从新手教师到课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小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2 黄国宝;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廖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赵静;运用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艳;美国教师组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张进;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郝少平;实践生存论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8 卢菲;中小学网络教师培训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白永然;理论与经验之间[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29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529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5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