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障碍的文化反思——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
本文选题:创造教育障碍 + 文化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11期
【摘要】: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造教育的发展,但很少有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而辩证的分析。从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因素出发,建构以"创造"为核心的中国新文化,在理论与实践进行初步探究将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Abstract]: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negative facto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ve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educ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few people make a thorough and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Starting from the positive factor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structing a new Chinese culture with "creation" as the core,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will be a completely new one. An attempt.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司晓宏;文化、教育与民族创新——兼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创造力衰微的原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健美;邓小平理论的传统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沈昕;凌晨琛;;《创造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胡志强,刘仲林;对称臻美在规范场理论创造中的作用——从J.C.Maxwell、A.Einstein到杨振宁[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周彬;无意识心理活动与科学创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章征科;;清末民初知识分子趋新意识的成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蔡厚勇;;大学文献信息检索课主体创造力资源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杨琦;李舒连;;在工程训练中渐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祖燕飞;祖健;;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陈改桃,李谋仲;寻求创造的形上根据─—熊十力的创造观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贺长元;;开发全民创意: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定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攀峰;;论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滕瀚;孙超;;科学活动中意象的美感承载状态对问题创造性解决的作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严宗泽;;从贴近式到全程化: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论略[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朱存明;;汉画像研究的图像学方法[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姚全兴;;审美思维教育: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雅兰;曾晓思;苏国文;;原始性创新的研究路径、方法探析——以生理学及医学领域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张赓;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的现代价值与弘扬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晓菲;开放环境下的选择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刘文超;顾客参与共同创造服务体验的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D];苏州大学;2011年
8 朱晓江;“文学”与“文明”:周作人散文“反抗性”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史玉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寻根意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黄勇生;进化论思想与晚清、五四的文学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鹏;关于设计中如何进行主动视觉思维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薛红亮;和谐社会人的发展的主体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金;长春市普通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钱芳;云南瓦猫的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刀青原;阿昌族户撒刀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攀;生存系统的社会性设计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7 董昌秀;格式塔异质同构论视域下的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熊华娜;从苗文化原型到“人性的神庙”[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光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挺身式跳远教学运用创意教学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孙静;李大钊的宗教社会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霞露;;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对现代青少年教育的启示——教育工作者的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9期
2 江净帆;李家智;;传统文化教育也需要“中”的视野[J];语文建设;2010年03期
3 吕俊华;;教育学中国化之反思[J];管理工程师;2011年02期
4 周桂钿;贾海燕;;从文科教材看传统文化在海峡两岸教育中的地位[J];教育评论;1993年06期
5 赵振春;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9期
6 黄志诚,宋金;科学教育的反思[J];南都学坛;1999年06期
7 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8 葛炳芳;行动研究:教师科研新方法[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0年02期
9 倪伟;我国品德心理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心理学动态;2001年01期
10 王连泽;论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德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邓;王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李福春;;外国教育史学科在中国的演进与整体性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吴庆麟;;顾后瞻前话未来:百年变革的教育心理学给我们提供哪些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杨坤;王伟伟;;将责任感“培植”学生心田——探索德育创新模式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5 尹筱莉;;科学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其反思[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楼伟平;楼凌林;;小学生心理障碍个案分析及治疗教育的实践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徐兵强;;网络课堂教学,切勿带伤上路——新课程下对网络课堂教学的争议和反思[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山西省太谷中学课题组;;“孔子思想与师资建设”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9 张良才;;礼教传统与当代青少年的礼仪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曾小英;;世界性儒学复兴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师范大学 张迎春 孙婷;应反思评价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钱汉东;语文教学要弘扬传统文化[N];文汇报;2006年
3 太原理工大学长治学院 李庆霞;浅谈反思性数学学习[N];山西科技报;2002年
4 杜喜荣;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敬路月;如何选择最佳学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范玮;反思对于我们的价值[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孟知行;学习传统文化为何光说不练[N];解放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黄彩燕;传统文化离我们有多远[N];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
9 常丽君;传统文化进校园带来了什么[N];科技日报;2008年
10 马长军;谁有能力制造“文化大师”[N];温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莉君;创造教育障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献玲;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贾海丽;经济利益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姜新生;批判与建构:学校课程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谌安荣;阐释与反思:《学记》教学哲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金保华;论教育管理的伦理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燕晓;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雪辉;课程话语透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侯佩瑾;发展性教师评价及其在教师生涯管理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8年
3 肖禹;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在教育中应用的分析及其引发的教育再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吴亚芬;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美凤;信息时代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反思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马福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甘肃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邵兰;20世纪末我国关于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及培养非智力因素讨论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凌洪兴;基于Blog的促进合作与反思的学科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志萍;1914-2000年的“教育概论”教科书[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时统君;教育道德效益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72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7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