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数字化环境下非正式学习有效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3 16:36

  本文选题:终身学习 + 数字化环境 ; 参考:《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33期


【摘要】: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80%以上知识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环境下非正式学习成为主要的知识获取手段。分析数字化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并对数字化环境下非正式学习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ifelong learning, more than 80% of knowledge is acquired through informal lear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formal learning becomes the main mean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digit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l learning in digital environment, and probes into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informal learning in digit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学院教育信息网络中心;
【基金】: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136241316)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巧慧;;高校大学生网上学习行为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伟;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政嘉;李征;郑学军;;移动终端支持下的英语非正式学习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0年10期

2 张豪锋;卜彩丽;;学习设计:信息时代提高学习绩效的关键[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7期

3 杨宝红;;非正式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4 孙海英;赵江招;;网络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基于Web2.0的非正式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33期

5 王新法;刘震;;基于Web2.0的非正式学习模型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6 顾小清;查冲平;李舒愫;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度[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7期

7 侯小杏;陈丽亚;;非正式环境下学习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8 赵健;;创建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态:美国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发展情况与案例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7期

9 王民;顾小清;王觅;;面向终身学习的u-Learning框架:城域的终身学习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9期

10 曾李红;高志敏;;非正式学习与偶发性学习初探——基于马席克与瓦特金斯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鑫;刘彦华;曾宪翠;;孔子与终身学习心理学思想[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史巧玲;;创建学习型社区 满足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心理需求[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邓道义;;构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教师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万玉立;;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对终身教育与教师素质的思考[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5 高艳侠;;对数字化环境中教学的几点认识——数字化教学手段分析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6 张笛梅;;学习科学必将成为21世纪的热门学科[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7 李伟光;顾忠军;王志刚;;青少年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石[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徐正巧;赵德伟;庄科君;;认知弹性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9 吴遵民;;关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思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10 王俊萍;边琦;李龙;;制定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理念浅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忠魁;终身学习:对教育及社会的改造[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旭涛 编译;新加坡PDCM模式:加强教师终身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赵文芳;创建学习型组织 做终身学习的模范[N];金昌日报;2006年

4 岳娟红 杨沫 撰稿;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 着力创建学习型社会[N];太原日报;2011年

5 贾海峰;理解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内涵[N];工人日报;2002年

6 新华社记者 刘红灿 翟伟 邬焕庆;林强委员建议关注终身学习[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李雪林;为市民办张终身学习身份证[N];文汇报;2006年

8 张力;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与改革的政策取向[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通讯员 周密;南汇:人人皆学,,构建学习型社会[N];东方城乡报;2007年

10 汪伟;同时支持10万人在线学习[N];天津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浩;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莉;基于WEB个人学习环境设计与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张建超;基于信息技术的非正式学习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林杰;家校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陈村;基于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学习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马慧琴;论学习化社会及其创建的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红云;英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曲维燕;中国与欧盟数字化终身学习质量保障机制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孙建国;网络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穆晓艳;协作网络环境下中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现状及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宗娜;数字短片在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73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73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3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