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论教育的学术传统
本文选题:教育学术 + 传统 ; 参考:《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摘要】:教育是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社会活动。它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依归,在展现其社会价值和功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术传统,饱含浓郁的人文气质和道德品格。近代以来,专业化的教育研究范式渐趋成熟,研究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带来了教育的学术研究被误读,甚至被窄化为专业化的教育研究的现象。在扬弃近代以来专业化的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要回归教育的学术传统,这是教育理论创新的前提,也是教育实践的呼唤。
[Abstract]:Education is a social activity with distinct life and practice.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hum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t has gradually formed academic tradition with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and rich humanistic and moral character in the process of showing its social value and function. Since modern times, the specialized educational research paradigm has gradually matured, and the research level has been raised.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brought about the phenomenon that educa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has been misread and even narrowed down to specialized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the process of subl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since modern times, it is necessary to return to the academic tradition of education, which is the premise of educational theory innovation and the call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DAA09015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旭东;;教育的学术传统与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 刘旭东;马丽;;提升边界的渗透度:教育的实践性诉求[J];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寅丽;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楚爱华;《醒世姻缘传》中父权秩序的倾覆[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费菲;;法律传统论纲[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吴先伍;;陈独秀伦理革命的传统内涵——兼论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张飞;;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与经典阅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李夏灵;;传统在法治社会中的定位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8 张庆华;;高校法学教师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9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杨柏岭;;古代文论在电子传媒时代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郭建新;;核心价值体系道德认同的依据和路径研究[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5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6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建新;;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兼论转型时期社会组织的复位[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敦辉;;“范跑跑”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玮琳;;廊桥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寿宁廊桥为研究对象[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西仁塔娜;海湾合作委员会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军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仙琴;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陆文龙;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芳;非营利组织视角下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丁蓓;中学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万力维;学科:原指、延指、隐指[J];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02期
2 张汝伦;海德格尔与实践哲学[J];哲学动态;2005年02期
3 刘晓力;交互隐喻与涉身哲学——认知科学新进路的哲学基础[J];哲学研究;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建利;;教育技术学研究:问题与正务[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2 黄剑敏;马达;;关于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龙海霞;;论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的来源与贡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4 张忠华;;教育学学科科学性研究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02期
5 刘雁军;“审时度势”走过教育技术的转型期[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年04期
6 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2期
7 赵有军;现代网络教育对班级授课制的积极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徐玉凤;宋恕与清末山东教育[J];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9 马以庄;华夏传统师道浅说[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罗时兴;;现代与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应用及有机结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马克·第帕普;;谈谈世界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齐梅;;论教育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4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赵卫;岳龙;黄学溥;;关于外国教育史学科的现代化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教育科研课题的设计与实施[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解素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9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以《教育与经济》杂志为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宇;做好“结合”文章 推动活动深化[N];秦皇岛日报;2007年
2 高峰;幸福教育也是一种教育实践[N];天津教育报;2008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伟;把脉“教师抄袭”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纳溪区护国镇高桥小学 王德云;加强感悟教育的理论性探究[N];泸州日报;2008年
5 李冲锋;展示西方教育思想的画卷[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刘旭东;教育学:问题与出路[N];光明日报;2008年
7 华严;教育研究:走向更宽广的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乔欣;“电子书包”进入教育实践[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通讯员 龙钢 周金瑞 记者 朱珉迕;首批“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挂牌[N];解放日报;2011年
10 李学农 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院长,,博士、教授;把握住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易森林;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功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海波;教育问题的前提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新华;近代中国教育如何可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秋兰;传统与变革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戌星;美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亚兰;美国教育管理研究的文献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雪峰;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及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多俊岗;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D];河北大学;2006年
6 徐丽苹;王先谦的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吴亚芬;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静;布迪厄实践逻辑视阈下的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叶海燕;维新时期女子教育思潮及实践[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吴值敬;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述评[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14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1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