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传统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根本缺陷

发布时间:2018-06-14 18:29

  本文选题:传统道德教育 + 途径 ; 参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摘要】:立本明道、化民成俗、自修自得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3个基本途径。孝悌一端连着血缘亲情,一端连着仁爱精神,通过以孝悌为核心的日常道德行为规范的训练从小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大学的道德教育则要教育学生明道,经典阅读是明道的重要途径。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这是中国古代礼教的精义,通过礼仪和节俗教化百姓是传统道德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个人私德要自修自得,用统一的、很高的私德标准要求每一个人,这是道德理想主义,道德理想主义本身是不道德的。社会风气容易被金钱和权力败坏,一旦社会风气败坏,家庭和学校的道德教育有所不能。法纪不明是传统道德教育的重大缺陷。儒家反对导之以政、齐之以刑的思想导致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常常被腐败的朝政所侵蚀。今天的中国,如果我们希望国民的道德水平有更大的提高,单靠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很难取得更大的成绩,只有首先加强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建设,并同时继承传统,加强立本明道的道德教育和敦风化俗的礼乐文化建设,在个人私德上让人自修自得,文明的中国才是可以期望的。
[Abstract]:The three basic way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are to make the people become vulgar and self-satisfied. Filial piety is connected with kinship at one end and benevolence on the other. It is the basic way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to cultivate students' moral behavior habit through the training of daily moral behavior norms with filial piety and filial piety as the core. The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should teach students the clear way, classical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of Ming Tao. It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cient rites and religions to educate people through etiquette and customs, which is another important way of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It is moral idealism, moral idealism itself is immoral. Social ethos are easily tainted by money and power, and when they fail, family and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not possible. The uncertainty of law and discipline is a major defect of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Confucian opposition to political guidance, Qi's thought of punishment led to the eros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by corrupt government. In today's China, if we want the moral level of our people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 greater results by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alone. 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inheriting tradition, To strengthe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Libenming Roa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ecorum and music culture, and to cultivate one's own self-satisfaction in personal morality, civilized China can be expected.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力;;被夸大的“历史的同情”:蒲松龄的科举考试观念研究——以《聊斋志异》的文本分析为例[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刘新科;;“学习化社会”理论与大学教育——赫钦斯“学习化社会”思想解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何旺生;;士风与文风——读《任f 与南朝士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史应勇;由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到括囊大典、贯通六艺——论郑玄通学的产生[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6 吴蕴慧;;言子的礼学造诣及其对吴地文化的影响[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7 吕友仁;张君蕊;;别把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陈慧敏;;论宗教意识缺失对中国传统失意文人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杨霞;;从“后汉三贤”的天道观看东汉士人个体意识的萌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张连伟;;古代寒号虫考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陆涛;;巧心为用 寄托遥深——论陶瓷美术艺术手法[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盛洪;;天命与民权(初稿)——探寻中华文明的宪政框架之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6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张景平;;士与二十世纪的实践性儒学——试论刘尔p樀乃枷搿⑹导捌湟庖錥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8 王振星;;“嵇康”与卢俊义的梦意象——金圣叹“梁山泊英雄惊恶梦”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9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立;;四川新都德阳画像砖“交合图”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洁;大学捐赠基金运作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惠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再认识[J];教育导刊;1997年11期

2 刘钢;;只读光盘给予新加坡传统道德教育新生命[J];世界教育信息;1998年08期

3 倪洪尧;对教育产业化的再认识[J];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02期

4 姚毅;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张露莎,张金梅;论师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J];滁州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6 李洪军;实施素质教育之途径探微[J];集美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7 王金钟;学校心理辅导模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05期

8 杨诚德;论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统一[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孙彩丽,陈艳红;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简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惠保德;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探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蕾;;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解国柱;;教师评价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于景华;王永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4 赵睿;;浅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关于科学教育教学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武翠红;周采;;论外国教育史学理论及研究的必要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郭介成;;传统道德教育与学校德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7 张巍;;杜威道德教育理论的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尚艳波;;以系统原理为指导 提升班级建设成效[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孔锴;孙启林;;试论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途径与效果——以建国至内战时期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梅汝莉;;试析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历史渊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阿克鸠射;彝族道德教育的现代“三字经”[N];凉山日报(汉);2008年

2 李宝丰 宁日壮;主体性德育的途径和形式[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李岚 吴丽平;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宁惠萍(作者单位系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途径[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王敏;浅谈提高教师素质途径[N];经济信息时报;2000年

6 刘雪梅;提高学生课后作业效率的途径[N];西藏日报;2001年

7 凉州区黄羊学区 朱义年;青少年“感恩教育”浅谈[N];武威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靳刚邋实习生 冯春利 通讯员 马英;古稀老人的家庭讲座[N];郑州日报;2008年

9 李荔;上海学生夺冠不代表没缺陷[N];北京科技报;2010年

10 卢 斌;项目校:信息化教育的成功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彦尊;信息社会视阈中的学校信息伦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红莺;美国学校德育途径方法借鉴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杨启梅;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谭箬;学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孟奕杉;中小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及支撑软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熊频;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叶万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陶海燕;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教育公平[D];南昌大学;2007年

8 张娟;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途径及实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李胤;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10 孙春福;基于“学习型组织”理念的教师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18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18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5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