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之道与为师之术——兼论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本文选题:为师之道 + 为师之术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7期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有道有术、有道无术、有术无道和无道无术四种状态。有道者往往能洞察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能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做正确之事;有术者常常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处事方略,有效解决教学问题,正确地做事。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得术容易得道难,而道术兼修既要求教师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又要形成敏锐的专业眼光,更要修炼其教育魅力来吸引、影响和引领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决定一名教师的教学是低效、有效、高效还是优效的基础。
[Abstract]: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tes, namely, "Tao", "there is no skill", "there is no way" and "no way" and "no way and no skill". The Tao person can often see the essence and law of education, so that it can make the correct judgment and decision and do the right thing 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situation. It is easy to solve teaching problems and do things correct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t is easy to get a difficult skill, and the practice of Taoism not only requires the teachers to master the skilled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forms a keen professional vision. It is also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eacher's teaching is the basis of inefficiency, efficiency, efficiency and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52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聪;;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来源的调查与分析[J];青春岁月;2011年10期
2 栾贻爱;;缄默知识视阈下语文教学知识的建构——兼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的有效性[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倪皖湘;;对高职数学教师综合素质问题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1期
4 柳夕浪;学科规训制度下教师的“知识生产”:一项省级课题研究的始末[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02期
5 陈庆朋;;职前教师的学习叙事与专业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3期
6 张志泉;;论教育主体的理解[J];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01期
7 周玮;刘士艳;;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发展模式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王俊亮;;培养健康成熟的教育心态——着眼于教师成长深处的思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田斌;;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06年10期
10 刘崇林;;高师中学数学教学论教学的困境与改革策略[J];教育探索;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蒋永贵;;教师的知识对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韩明莲;;数学教学论开放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小辉;;新课程下数学教师发展的调查研究[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苏洪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双重矛盾——关于一个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的思考[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陆新生;;从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看高师数学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耿青松;;小学教师数学文化观的调查与培养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邝孔秀;;我们需要怎样的数学教师教育课程——基于十年中学数学教师成长的反思[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柳笛;高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车军华;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英;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沈方梅;语文学科知识向学科教学知识的有效转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明芳;大学英语教师性情与其有效教学相关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想;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凤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燕;高中生关于集合知识理解水平及理解障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年06期
2 赵正铭;优化学生心境——有效的教学策略[J];人民教育;2002年05期
3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4 孔企平;;“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5 傅禄建;;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教学的投入和产出比[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6 王洪伟;;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素红;小班化对有效教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马建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兴发;换位思考——我的为师之道[J];中国学校体育;2005年05期
2 蔡子华;吴克勇;;新课改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学校管理;2008年05期
3 袁仕勋;《学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马英锋;;怎样凸现农村学校教研的实效性[J];宁夏教育;2007年Z1期
5 顾筱璞;;关注每一堂课,,发展每一位教师[J];上海教育;2008年08期
6 程晓杰;;虚拟网络对教师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的影响[J];成才之路;2008年31期
7 张金秀;;教学改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美国纽约市公立学校第二学区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J];中小学管理;2008年06期
8 王想平;;科研意识与教师专业发展[J];宁夏教育科研;2007年04期
9 王燕;;教师专业发展的局限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2011年30期
10 屈怀辉;;试论课程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晓云;;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深静脉穿刺”教学质量[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莫春柳;;CAI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3 蔡菊英;;对提高课堂教育效果的思考[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于永德;;教学督导工作及体会[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柯桦;;教师授课质量评估方法[A];模糊数学和系统成果会论文集[C];1991年
6 孙昆峰;;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策[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7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是新时期的立校之本[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8 李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反思——以西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于学书;符丽萍;;校本研修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10 许光勇;刘俊峰;郝景岐;;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夏禾;十六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苏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万鸿涛 王斗天 通讯员 陈伟文 陈冬平 陈有新;罗湖强势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深圳商报;2009年
3 记者 李霞 见习记者 胡雪峰;教师热议“轻负高质”[N];丽水日报;2010年
4 王大根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由“积累”走向“转型”的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杨柳青一中 安玉静;让生命成长走进教师专业发展历程[N];天津教育报;2010年
6 记者 丁雷;为教师专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N];大连日报;2009年
7 弓彩玲;复兴区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邯郸日报;2009年
8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颖惠 张干萍;阅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见习记者 王亮;庆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陇东报;2011年
10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校长 张云鹰;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三”[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西南大学;2012年
3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笑冰;从新手教师到课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娱青;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廖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赵静;运用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健;利用学习资源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少平;实践生存论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6 李艳;美国教师组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卢菲;中小学网络教师培训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进;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白永然;理论与经验之间[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89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8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