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与教育地位获得——改革前教育不平等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家庭背景 + 制度 ; 参考:《浙江学刊》2013年04期
【摘要】:本文从制度约束与代际资本传递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改革前家庭背景对教育地位获得的影响。笔者认为国家的政策干预无法消除家庭背景的作用,只是改变了代际间优势传递的具体形式。利用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3),笔者对一组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建国初期的升学选拔以考试为主,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子代在升学中最有优势;文革时期"政治挂帅",家庭出身开始影响教育资源的分配,专业技术人员子女的升学优势受到冲击,而行政人员的子代升学机会最大。因此,改革前教育资源的分配并不平等,否定改革、回归计划经济时代教育体制的思潮是不可取的。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and intergenerational capital transf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background on educational status before reform.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national policy intervention can not eliminate the role of family background, but only changes the specific form of intergenerational advantage transmission. Using the data of China Comprehensive Social Survey (CGSS 2003) in 2003, the author tested a set of hypothe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xamination was the main method of selection, and the children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had the most advantages in the cours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family origin began to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children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s children have the greatest chance of further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before the reform is not equal, so it is not advisable to negate the reform and return to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n the planned economy era.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状况研究”(08JZD002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十批(0100229048)的资助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郝大海;;中国城市教育分层研究(1949—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2 李煜;;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中国城市子女的教育获得(1966—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3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4 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5 刘精明;“文革”事件对入学、升学模式的影响[J];社会学研究;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娟;;城乡家庭内部教育不平等的影响机制与演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2 李春青;;扩招、教育选择与教育公平[J];科学决策;2016年08期
3 王丽维;;城乡教育不平等及转变[J];才智;2016年23期
4 程千里;张炜华;;数字鸿沟与学生学业水平——以PISA 2012上海地区的调查数据为例[J];青年学报;2016年03期
5 杨倩;;城乡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变化研究——以内蒙古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6年04期
6 马忠才;;族际教育分层及其影响因素: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的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6年03期
7 张明;张学敏;涂先进;;高等教育能打破社会阶层固化吗?——基于有序probit半参数估计及夏普里值分解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6年08期
8 华桦;;高考新政与个体高等教育选择[J];当代青年研究;2016年04期
9 谢永飞;杨菊华;;家庭资本与随迁子女教育机会:三个教育阶段的比较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6年03期
10 马良;方行明;雷震;;父母的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子女深造意愿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基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2 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3 边燕杰,张展新;市场化与收入分配——对1988年和1995年城市住户收入调查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4 张宛丽;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研究二十年[J];社会学研究;2000年01期
5 李强;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J];社会学研究;1997年04期
6 李强;“脑体倒挂”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J];社会学研究;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明,黄鸿鸿;私立中小学教育地位、作用和功能的国际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2 燕国材;关键要在实践中真正提高教育地位[J];探索与争鸣;1996年06期
3 张东梅,冯九平;试论邓小平教育地位思想[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陈龙;浅谈农机成人教育地位与作用及发展思想[J];中国农机化;1994年06期
5 孙明;王平;项军;;家庭背景与教育地位获得——改革前教育不平等的实证研究[J];浙江学刊;2013年04期
6 魏光荣;;学习邓小平关于教育地位思想的体会[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凌飞飞,王世军;重庆市基础教育地位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本刊编辑部;张富伟;;十七大报告凸显教育地位[J];今日教育;2007年11期
9 陈培瑞;坚定不移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兼析影响教育地位落实的误区[J];山东教育;1994年Z1期
10 金潇明,刘继平,肖智清;全面落实高职教育地位,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作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黄沧海;家庭教育地位要强化[N];汕尾日报;2008年
2 耿蕾;宜兴确立全省领先教育地位[N];宜兴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军;尽快以立法形式确立环境教育地位和作用[N];中国环境报;2014年
4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力;60年教育兴国之路与教育地位变迁[N];镇江日报;2009年
5 方陵生 编译;网络教学不会取代传统教育地位[N];文汇报;2014年
,本文编号:2089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89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