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终生学习共同体生成的若干基本问题探讨
[Abstract]:This study takes the community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clarifies the meaning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he regional lifelong learning community, and on this basis, discusses the value, the framework, the principle of its formation and the key points of the regional lifelong learning community. Strategies and mechanism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东升;;依托电大构建社区教育的优势及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智萌;赵明华;;学习型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初探——以济南市为例[J];成人教育;2008年12期
3 高志敏;;学习型城市的发展愿景与发展目标研究[J];成人教育;2009年05期
4 冯志军;;略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区教育新发展[J];成人教育;2009年11期
5 居峰;;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化的思辨——兼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0年01期
6 金德琅;;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的政府投入与社区介入[J];成人教育;2010年05期
7 李晖;;欧盟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8 金灿荣;戴维来;;大国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08年01期
9 张彬,胡晓珊;欧盟财政政策协调的制度创新研究[J];法国研究;2005年01期
10 魏芳;陈建华;;欧盟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与改革的必要性研究——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邓宏兵;王毅;;作为国家的区域与作为区域的国家——欧盟诸国与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其政策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卢海燕;东扩对欧盟经济政策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阎晓东;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雅梅;欧盟区域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彭建娟;区域科技能力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晓芳;运输政策变迁的制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9 邹峻;欧盟地区政策研究:制度安排与政策工具[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周万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振超;职业依附与认同冲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熊月林;构建福州学习型城市的探索[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陈威华;欠发达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柏程豫;“大武汉”与长三角城市圈联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琳;美国霸权与冷战后国际秩序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6 刁桂梅;社区发展与社区成人教育的良性互动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晓;从欧盟东扩看中欧经贸关系[D];外交学院;2007年
8 刘熠;欧盟经济一体化中的贸易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9 魏晓巍;构建成人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的新型教育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陈文远;学习型社会建设中高等学校的引领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定仁,罗儒国;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生成机制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4期
2 黄晓燕;学校无形资产的生成与管理[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何善亮;;教育的至善:让学生享有“自尊”——“自尊”的教育价值、生成机制与顺畅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4 汪丽梅;;试析体验的生成机制[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7年09期
5 陈忠根;;论学校情景中的理解[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6 陈玫;;表达语境差的心理学生成机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5期
7 姜新生;;学校课程文化及其生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8 江喜标;课堂教学优质化的生成策略[J];江西教育;2005年08期
9 朱德;试论教学场情境的生成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10 冷全;;教育模式的生成与创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庞维国;;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学习:生成论的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厦门市语文教育研究院 许序修;教师心灵文化世界与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 贺诚;武学运剑与学校管理三境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李家黎;教师信念的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武云斐;合作 共生 共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春玲;生成性目标的生成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卢芳;教育智慧生成机制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艳平;班级弱势群体生成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彭智勇;基础教育评价广延系统与督导式评价组织的构建——督导视野下的广延教育评价[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沈嘉祺;道德情感教育探究——关于道德情感生成与培育的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宇;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利霞;教师教学个性的生成机制与培养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高瑜;教学交往理性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闲贤;制度视角下教学民主的生成机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89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8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