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基于课程资源的科普剧开发:意义与策略

发布时间:2018-10-16 14:32
【摘要】:基于课程资源的视角,可以将科普剧理解为以物为载体、以活动为载体和以人为载体等三种形式的课程资源统一体,其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指向科学课程目标的达成,意味着科普剧开发主体和开发方式的改变。建立馆校互动机制、将课程内容情境化、将科普剧表演活动课程化是科普剧开发的重要策略。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 popular science drama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unity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three forms, namely, taking the object as the carrier, the activity as the carrier and the person as the carrier.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it points to the achievement of the goal of the science curriculum. It means the change of the main body of development and the way of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drama. I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drama to establish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library and school, to situate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o curriculum the performing activities of popular science opera.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2012年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资助项目《小学科学教育中科普剧的开发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2KPYJD09-06)(项目负责人:叶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鸿英;;中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张亚丽;;论高等学校课程资源的缘起[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李龙正;;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牛森;刘波;;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夏小玲;;论高师音乐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整合[J];北方音乐;2012年05期

6 夏桂花;;谈师生交往的心理功能[J];才智;2010年16期

7 陈丽娟;;高校体育教学中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8 陈治国;;中学化学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2期

9 刘茜;刘梅;;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与对策——以四川羌族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10 陈功;姜兰琼;;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浙江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仲连;幼儿园个性化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惠红;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9 陈运保;我国初中物理学生辅助用书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歌;;浅论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2 王梅;课程资源开发要突出特色[J];云南教育;2004年07期

3 吴龙;;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35期

4 ;2006年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复审会圆满结束[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02期

5 万卫党;;对“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理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9期

6 石秀竹;;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唐林飞;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4期

8 彭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教师的能力要求[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9 孙宏文;赵宪彬;崔永滨;赵松岚;;浅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及DV影像的采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3期

10 李春艳;;当代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莉;彭蜀晋;;提高科学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效果的思考[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任清红;罗康武;杨天会;;子课题总结报告⑤ 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相互关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3 L.皮尔斯·威廉姆斯;刘娜;;法拉第所受的科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张彬;付东升;;杜亚泉科学教育实践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熊士荣;肖小明;苟娇娇;;论科学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李文奎;;英国教育家的科学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杨惠仙;宋振东;;普及科学教育 树立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 改善国民素质[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曲铁华;马艳芬;;论丁文江的科学教育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嘉毅;梁永平;;中国科学教育的文化使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卫新;不宜将“错误”看作课程资源[N];中国教师报;2004年

2 记者 董洪亮;知名教师跨校“走教”[N];人民日报;2006年

3 何友华;今天,你在哪里上课?[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银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高玉安;应把“银冈书院系列文化”做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N];铁岭日报;2005年

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肖川;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何在?[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平;课改:农村课程资源要“本土化”[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朝阳三小 高洪;从三个维度开发语文课程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滨海新区塘沽教育中心 康永军;那山,,那水……[N];天津教育报;2010年

9 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辽宁省大连市教育局;让每一个教师都动起来[N];中国教师报;2004年

10 湖北省公安县甘家厂中心学校 陕声祥;校长要珍视教师的个人才情[N];江苏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金京泽;韩国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刚;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机制与学习环境建模[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建平;中国现代语境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孙可平;STS教育:挑战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高琛;促进学生优长发展教育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崔小文;因地制宜开发研究型课程及课程资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桂荣;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星飞;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林金凤;对魏书生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6 曾玉叶;论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巧芬;基于网格思想课程资源库系统的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冲;网络课程资源整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黄晓玲;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学校开发利用乡村课程资源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肖善芳;创造性教师培养的课程资源配置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74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74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5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