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空间精神性探寻
[Abstract]:Classroom space is a humanistic structure with a certain cultural significance, full of life breath, a sense of history, reality and ideal meaning. It contains not only the objective material environment, but also the spirit. And with the spiritual activities of the non-physical field. The spirituality of classroom space comes from the teaching subjec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relationship and teaching pursuit,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educational purpose of being present all the time in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in the course of education in which the classroom space is spiritually developed.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美国批判教育学研究”(DAA120175)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GH06166)
【分类号】:G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坤庆;人性、主体性与主体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周国平;;重视快乐的价值[J];企业文化;2007年02期
3 余如英;陈永胜;;大学生精神性、社区感与幸福感的比较及相互关系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4期
4 康梅林;浅谈课堂空间心理及对策[J];交通高教研究;1999年S1期
5 冯卫东;;实践性理论:课堂成就教师的“加速器”[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6 李军;;教育的“遮蔽”与“澄明”[J];成人教育;2009年10期
7 李长伟,徐莹晖;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与人的工具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9期
8 郭芙蓉;;从西方宗教教育特性看我国德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9期
9 杨小杰;;课堂空间对合作学习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08年12期
10 檀传宝;德性、德性生活的实存与历史──对于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本质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余如英;;大学生精神性特点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尤佩娜;马征;孙延军;;大学生心境的精神性指标[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梁恒豪;陈永胜;;大学生精神性的年级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夕林;宋尚桂;;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抑郁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兴化市教育局 夏桂成;开放的课堂天地宽[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江苏省盐城解放路教育集团副校长 潘文新;好课是如何锤炼出来的[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耿银平;探索多趣、互动、开阔的艺术课[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黄州区教育局局长 徐书生;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思考与探索[N];黄冈日报;2007年
5 记者 谢苗枫邋通讯员 靳笛 吕娜;13至18岁之间网瘾高发[N];南方日报;2008年
6 九江市长虹小学 张卫;试析教师职业生涯的管理策略[N];九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潘光文;课堂文化的批判与建设[D];西南大学;2009年
2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佩娜;中国汉族大学生的精神性及其对心境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梁恒豪;大学生精神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同心理健康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蓁;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瑶;大学生的精神性:概念、结构与测量[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淑娅;论中学和谐幸福观教育[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亮;论学习方式的变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沈又红;论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玉莲;精神关怀:教育本性的返本归真[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双凤;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资源分配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0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2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