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制度束缚与破解

发布时间:2019-02-11 13:27
【摘要】:当前,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基础教育还相当薄弱,成为制约我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问题。了解与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将是改善我国教育状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为此,本刊特约四位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杜育红教授根据农村教育的特点,提出必须站在对二元社会多个维度的全面理解上来动态把握农村教育的内涵,并分析了在向高收入国家转型进程中我国农村教育新的发展趋势。袁桂林教授敏锐地觉察到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需求的微妙变化,并从推力和阻力两个方面对目前农村教育状况进行了深刻分析。葛新斌教授梳理和探讨了我国农村教育的"人财困局",指出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其解决指明了方向。邬志辉教授从四个方面剖析了当前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制度束缚,并就各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无疑,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视问题、不断反思、寻求出路,将是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题中之义。
[Abstract]:At prese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basic education, rural basic education is still quite weak, which has become a key problem restric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Understand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basic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will be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o this end, this magazine about four scholars to discuss the above-mentioned issu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education, Professor du Yuhong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must be grasped dynamically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dualistic society. It also analyzes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rur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to high-income countries. Professor Yuan Guilin is acutely aware of the subtle changes in the demand for rural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and makes a profou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rust and resistance. Professor GE Xinbin combed and probed into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in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pointed out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of ru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to solve it. Professor Wu Zhihui analyzes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from four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each aspect. Undoubtedly, the solution of the rural basic education problem is a long-term and arduous task. It will be the meaning of the future r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o face up to the problem, constantly reflect on it and find a way out.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研究”(12JJD880014) 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设计研究”(NCET-09-0283)资助
【分类号】:G5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清华;;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的自利行为及其规避[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2 陈第华;;行政伦理妥协的合法性探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韦长伟;;问题与对策:社会转型期的行政忠诚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4 陈第华;;行政伦理妥协:公共行政领域特殊的价值选择[J];兵团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5 张闯;刘福元;;行政自制的三层结构——和谐社会的行政之维[J];长白学刊;2009年03期

6 问延安;徐济益;;社会信任与组织激励:非营利组织诚信治理的路径选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敏;邓泽军;;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制机制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7期

8 陈第华;;行政伦理妥协:公共行政领域特殊的价值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史学武;;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主旨与思路[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陈科;;论行政忠诚困境及其化解途径[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元善;;论乡镇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的伦理意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田志磊;袁连生;;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差异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雪;;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解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春福;;后金融危机时代浙商公共行为与政策机制[A];浙商崛起与危机应对[C];2010年

5 王春福;;浙商从自利性向公共性展开的实现机制[A];浙商崛起与危机应对[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媛;我国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2 闫润;潍坊市农村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张国伟;我国政府公务员道德失范与防范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白丽丽;社会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及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清华;艾滋病防控中的部门协作长效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志龙;风险社会治理下我国政府公共责任机制的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第华;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慧娟;公共管理伦理视角下村干部素质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侯智t@;论社会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秦婷;行政组织伦理的困境及其规范途径[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现状及多元化发展模式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1期

3 邬志辉;马青;;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道路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李广舜;;国内外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成果综述[J];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02期

5 王克勤;论城乡教育一体化[J];普教研究;1995年01期

6 汪明;;“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07年09期

7 褚宏启;杨海燕;曲正伟;;构建高效公平的中国现代教育体系[J];人民教育;2009年19期

8 李雅儒,孙文营,阳志平;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调查研究(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田伏虎;阎世笙;孙刚成;;“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探索;2006年10期

10 黄亚妮;;中国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采柏;农村教育改革的战略思考[J];东南学术;1991年04期

2 孙寿荣;周正山;;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研讨会观点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1988年02期

3 纪芝信;;关于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思考[J];人民教育;1988年04期

4 纪芝信;;关于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88年01期

5 相重扬;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经济;1989年01期

6 本刊编辑部;;农村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和突破口生活教育学说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主体理论[J];爱满天下;2003年05期

7 张玉林;;关于当代中国乡村教师的边缘化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吴理财;;农村教育背后的社会与政治逻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刘仲华;农村教育整体改革刍议[J];上海教育科研;1989年01期

10 袁克昌;;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J];江苏教育;198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桂生;;试论陶行知的农村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2 ;借鉴陶行知“教育与农业携手”思想改革农村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福爱;;“教育与农业携手”和“科学下嫁”的重要现实意义[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4 陈瑞鼎;;在安徽省陶研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A];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宋玉岫;;发扬光大陶行知教育思想 深化我省农村教育改革——在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上的讲话[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6 赵冬梅;郭荣华;陈海云;张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现状与思考[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龙仲;;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曹伟;;加大投人 突出重点 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在省陶研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A];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于忠正;;实行统筹办学 发展农村教育[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10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汪继武 罗霞;努力提高领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N];云南日报;2005年

2 本报评论员;重大决策都应“问计于民”[N];南方日报;2009年

3 黎晓英;民进中央建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N];团结报;2009年

4 记者 宋茜;“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调研座谈会召开[N];江西日报;2009年

5 记者 罗霞;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态势良好[N];云南日报;2005年

6 西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 徐辉;国外农村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启示[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基层教学面貌[N];人民政协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苇子;农村教育步履维艰[N];太原日报;2006年

9 黄锫坚;农村教育投入:缺口谁填?[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李凝 仇方迎;教育改革波澜壮阔科技创新长风浩荡[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惠林;中国农村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4 吕丽艳;教育卸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9 曾以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林皎;公共经济视野下当代我国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波;论我国经济转型期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效应[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王秀艳;论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任仕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向锋;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7 杨丽嫡;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建议[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曾其祥;农村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向岩兵;论经济改革对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秦臻;比较视阈中的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19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19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8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