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消费:基于人本理念的教学质量新支点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investmen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original economic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al implementation idea of strict economy are considered to be out of date. At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classroom consumption based on humanism and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teaching fulcru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djust the theory, change the trad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relations in teach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reality, and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teaching process.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部基础专项“宁夏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及试点学校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国科2011IM020700
【分类号】:G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才凤敏;;从消费知识到知识再生:法律课堂教学互动的理念与价值分析[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2 周健敏;;从“占有”走向“生成”——论课堂生活的品质转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卢帮明;《汽轮机设备与系统》教改的探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张秋婵;;《安徽地域文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谷贤林;国外儿童教育理论演进探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汪才明;论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陈波;;人类教育终生化与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J];爱满天下;2003年02期
10 葛贤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单中惠;;赵祥麟与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森;;西方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张美云;;解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教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要振生;;略论杜威的素质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黄宇红;;什么样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杜威对我们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9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马艳粉;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薛小雷;近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向外国学习的历史与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沈国琴;谈“柏林教学论模式”与“汉堡教学论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2 王汉清,况志华,王庆生,居里锴;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陈建民;从法学教育的目标审视诊所法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03期
4 杨定安;丁伟雄;;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龙清;以人为本 创设情境 实现课堂教学互动[J];山西教育;2003年13期
2 李燕;以人为本: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理念[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黄梅;;教案常规管理要以人为本[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1期
4 刘长锁;;以教师发展带动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5期
5 马春霖,卢大亮;老师——请善待课堂“违纪”学生[J];地理教育;2005年05期
6 赵辉,周春林;培育教育消费与投资能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吗?[J];云南电大学报;2000年02期
7 李仙娥;消费与投资:扩大教育需求的两条途径[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张雅林;从择校现象看教育消费的新特征[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9 古新,高晓清;消费、投资与可持续性:关于高校扩招的思考[J];教育与经济;2002年04期
10 宋卫民;;浅议贫困大学生消费自卑心理[J];商场现代化;2006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尉德芳;孟祥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明钧;;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学校管理[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庆珂;邹欣庆;;自由视角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朱晟利;;再谈以人为本的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曹芳智;;以人为本 彰显特色 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的发展》课题研究总结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7 车明全;罗兴江;;以人为本 依法治校 弘扬职业精神 构筑教育诚信——县域教育管理理论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柳志强;;未来的竞争在课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9 戚玉宝;;什么是健康课堂[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10 黄清春;李林华;;让课堂成为教师科学服务的舞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献威 作者系崇阳第一中学校长;以人为本教育与教育中的以人为本[N];咸宁日报;2005年
2 临泽县教育体育局 刘三虎;坚持以人为本 办人民满意教育[N];张掖日报;2008年
3 犍为县教育局 廖玉明;以人为本 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N];乐山日报;2009年
4 何云霞 黄标;市教师奖励基金会获殊荣[N];岳阳晚报;2010年
5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朱小蔓;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甄孝刚;以人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N];青岛日报;2005年
7 王和平;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N];承德日报;2006年
8 记者 纪秀君;坚持以人为本 加快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李伦娥;以人为本推动教育改革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记者 马效军;今年我省教育发展突出以人为本[N];甘肃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邵兴江;学校建筑研究: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圣福;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祥鸿;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溅华;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凌凌;教育政策的人文性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唐芬芬;教师文化的课堂透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晓梅;课程改革中的课堂师生互动[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素娥;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磊;中国共产党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戴晓苇;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文化的折射与剖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唐云水;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26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26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