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参与式行动的视角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young migrant workers to work in the city, is forced to stay in the countryside left-behind children. Due to lack of affection,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infatuated with media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television and online media.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 show that television and network do not play an instrumental role in providing information and increasing knowledge in the liv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but only play a role in providing spiritual comfort. In today's media society, media literacy has become one of the basic qualities of citizens. It is an urgent and realistic task to carry out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Based on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or 30 left-behind children in Henan Province carried out by 12 volunteers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y of using participatory action method in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participatory action method in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how to realize the real and maximum particip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how to realize the "empowerment" goal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to reflect on how to realize the "empowerment" goal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2CXW027)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大众传媒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研究”(项目编号:2010GGJS-007)研究成果
【分类号】:G206;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韩鸿;;参与和赋权:中国乡村社区建设中的参与式影像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1年06期
2 李艳红;刘晓旋;;诠释幸福:留守儿童的电视观看——以广东揭阳桂东乡留守儿童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莹杰;;后现代语境中视觉文化的审美现代性[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2 谌启标;尼尔·波兹曼学校批判与学校重构理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吴晓玲;;古典自然法:解读洛克与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语脉[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4 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5 贺圣遂;;为出版插上飞翔的翅膀——论技术在出版变迁中的作用[J];编辑学刊;2009年02期
6 刘汝兰;;少儿期刊与儿童信息素养[J];编辑之友;2007年01期
7 石长顺;柴巧霞;;戏演荧屏里 心曲知万端——中国电视业十年发展评述[J];编辑之友;2012年01期
8 张凌;;从内容角度看国产动漫的开发策略[J];今传媒;2010年05期
9 王春鸣;;中国儿童电视环境探微[J];今传媒;2011年04期
10 刘晓萍;;《非诚勿扰》电视节目的后传播现象分析[J];今传媒;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岩;;媒介形态发展与媒介认识思想之变迁[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龙小伟;;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贫困”难题及其破解——以高校研究生智力支农扶农为例的探讨[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3 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谭琳;;从氏族公共财产到“儿童的世纪”——儿童生存状况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吴志文;;讲坛神话与消费盛宴——“后讲坛时代”的消费文化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勇;;从审美文化到消费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范国英;;1990年代以来市场对文学制度的介入——以“纯文学”期刊的评奖为视点[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杨;西方儿童权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7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劲松;都市类报纸的社会角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思哲;叙事学视野下的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守培;《中华武术》杂志的传播学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欢;儿童绘本的表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演丽;论尼尔·波兹曼的电视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6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文;论媒介素养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晓燕;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与路径[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宁;儿童的确立[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洪霖;过云的家,现在的家,未来的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民;王旭升;;电视的普及与村落“饭市”的衰落——对古坡大坪村的田野调查[J];国际新闻界;2009年04期
2 申端锋;;电视下乡:大众媒介与乡村社会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张世勇;;电视下乡:农民文化娱乐方式的家庭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郭三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柳友荣;电视对青少年身心的负面影响与教育干预[J];青年研究;1997年11期
6 赵景欣;王焕红;王世风;;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反社会行为的关系[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年02期
7 孙华平;;电视暴力与儿童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J];山东教育科研;1996年06期
8 钱志亮;姜洁;;看电视过多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J];少年儿童研究;2009年04期
9 张轶楠;陈锐;;留守儿童媒体使用情况调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10 孙晓军;周宗奎;汪颖;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宗祺;;愿关爱留在每个孩子身边——来自江西省全南县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J];理论导报;2005年05期
2 王一涛;;关于留守儿童学习情况De调查与思考[J];班主任之友;2006年05期
3 肖丽;;留守儿童心理特征[J];教书育人;2006年15期
4 王勇;;孝感: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J];中国供销商情(村官);2007年02期
5 周益志;;社会各界合作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J];农村工作通讯;2007年04期
6 ;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J];政策;2007年03期
7 张双山;;这个“家” 给“留守儿童”特殊的爱[J];公民导刊;2007年01期
8 张玲玉;;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J];当代贵州;2007年12期
9 宋振远;陈晔华;熊润频;;让“留守儿童”走出“三缺”困境[J];农家之友;2007年07期
10 汤美娟;;我与留守儿童的情感生活[J];文学教育(下);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曼;;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胡振民;;关注我区农村留守儿童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张小颐;张婧娴;;网络异化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探索“角色病毒”与儿童心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叶军;;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胡心怡;刘霞;申继亮;范兴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贾勇宏;;论寄宿制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的作用——基于中部三省的实证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杭蓉珍;;让爱相随——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赵玮;;勿将留守儿童标签化为“问题儿童”——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王东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续梅;无奈的留守让他们失去多少关爱[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鹿永建;别让留守儿童成为孤独的孩子[N];中国社会报;2005年
3 张奎邋志高 文强 记者 杜修战;邻水:留守儿童被爱包围[N];广安日报;2007年
4 王可昌;永靖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研[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5 赵维超 本报记者 孙晓波;社会各界为留守儿童童托起蓝天[N];广元日报;2007年
6 领山邋晓敏 士奎;永年 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N];河北日报;2007年
7 夏俊 简工博;“留守儿童”2300万[N];解放日报;2007年
8 乔殿利 记者 姜健 付宇;“建设和谐牡丹江要从关爱留守儿童开始”[N];牡丹江日报;2007年
9 奉化记者站 王校美邋通讯员 吴培维;一声“妈妈”好沉重[N];宁波日报;2007年
10 邬凤英;让留守儿童进城,,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关系[N];中国社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浩;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沈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入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晨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赵永春;商丘市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杨帆;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涂秋元;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现实状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欣;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社会性发展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田贤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娜;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郭永刚;陕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31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31031.html